智能体应用场景的探索——从人的角度理解智能体应用

 智能体就是一个会使用工具的人,而大模型就是一个“人”。



在之前关于智能体的理解就是一个能使用工具的大模型,然后通过Function call的方式给模型配置工具就是一个智能体的了;但等到你真的问我智能体能干什么有哪些应用场景,已经具体应该怎么做。


这时我就傻眼了,虽然看着网上的一些教程,也用智能体开发了一两个小功能;比如说查询当前的天气情况;但等到在真正的在企业应用中,怎么用智能体去解决业务问题,怎么设计落地方案就只能笑笑不说话。


甚至很多时候的想法都很天真,比如说刚开始认为用智能体做数据分析,就是把所有的数据全部丢给大模型,然后让模型自己去分析。


后来才明白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可笑,这时也发现自己对智能体的认识太过于浅显。





智能体与人




虽然说刚开始对智能体的认知很浅显,甚至有些可笑;但随着在业务场景中使用智能体,这时才明白智能体到底是什么。


其实,很多人说到人工智能和大模型,都被其高大上的名字给骗了;然后学习大模型的时候,网络上大部分也都是教你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正向传播,反向传播等等;最后对大部分人来说,结果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所以,学习技术最好的方式是从应用开始,你知道这项技术能干嘛,解决了什么问题,然后你就能真正理解这项技术。


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之后才发现,大模型特别像一个人,而智能体就是一个特别擅长某个领域的人。


为什么说大模型像一个人?


先思考个问题,在智能体出现之前我们怎么处理工作中的业务问题?是不是都是由人来做;那智能体出现之后呢?是不是开始尝试让智能体替代我们人类去解决这些问题。


而不管是人也好,智能体也罢,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是人做或者是智能体做,就导致这个问题的性质变了。


而且,对大模型来说,我们使用大模型的感受是什么?


是不是觉得大模型就是一个全能型人才,它能够写文章,回答问题,做设计,会编程;而大模型最缺的一点又是什么?


大模型最缺的一点就是它没有物理实体,无法使用工具。


而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制造和使用工具。


因此,虽然大模型没有实体,但通过编程的方式可以让大模型通过网络来操作现实世界的东西,而这就大大扩展了大模型的能力范围。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如果让大模型做数据分析应该怎么做? 


肯定是像人类一样,先了解需求,然后分析问题,之后根据数据结构写SQL或分析代码来进行数据分析;而不是说,直接把所有数据都丢给大模型,然后让它自己去分析。


而且,把大模型当做人的角色之后,你再去探索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是不是就发现简单多了?


虽然说大模型的能力有限,很多事情做得不好,甚至是错的;但人何尝不是,同样会犯很多错误。


因此,只需要把人带入大模型的角色,或者把大模型带入人的角色;这时再遇到业务问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就可以把大模型带入自己的角色去解决问题。






(文:AI探索时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