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AI
AI芯片“配比率”不断提升,高盛看好光模块增长,聚焦“一二线厂商估值差收敛”
高盛分析师上调光模块厂商预测,因AI芯片与光收发器配比率持续上升趋势显著提升行业长期韧性。报告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增幅达42%,800G光收发器销量将分别增至1990万和3350万单位,带动市场规模年均增长60%。高盛看好一线厂商估值收敛及二线厂商从需求外溢中获益的两大投资主线。
钉钉的“AI野心”:一张表格,重塑一个业务系统
钉钉发布全新AI表格,意图让数据从单纯承载工具进化为智能业务系统的‘AI数据库’和‘入口’。通过’三板斧’增强数据处理、分析及自动化能力,实现’表格即文档’创新,显著提升企业效率。
英伟达、微软双双冲击4万亿:一个“卖铲子”,一个“找金子”
英伟达和微软正接近成为4万亿美元公司,但它们代表的AI投资逻辑不同:英伟达押注核心基础设施,而微软则追求应用生态普及。微软面临挑战,包括与OpenAI关系的变动及内部重组压力;微软需要等待AI真正成为颠覆性工具。
苹果《F1》大获成功,但AI困境仍待解决
苹果公司推出的电影《F1》首周末票房超过1.55亿美元,但其在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AI发布的冷淡反应暴露了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面临的挑战。苹果考虑用Anthropic或OpenAI的技术替换Siri引擎的消息刺激股价上涨。
微软放慢AI芯片开发节奏:放弃激进路线,专注务实设计
微软调整内部开发的人工智能服务器芯片路线图,将专注于在2028年前发布不那么激进的设计以克服开发延迟的问题。新的Maia 280芯片预计能提供比英伟达2027年发布的芯片更高的每瓦性能优势。
苹果、Meta、谷歌…谁将打造人形机器人时代的“安卓”系统?
科技巨头通过开源策略争夺人形机器人生态主导权。中国凭借制造业基础和政策支持优势可能领先。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收入预计可达5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