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Information 消息,被 Cognition 收购的 Windsurf 约 200 名员工,最近收到了新公司的邮件,要么接受新公司的 996 的工作条件,要么选择接受 9 个月的补偿买断方案。
在前老板和一部分员工加入谷歌后,Windsurf 的这批「遗弃」员工先是经历了「以为会去谷歌——发现自己没人要——大善人 Cognition 来了」的过山车式的职场经历。
如今又要在 996 和走人之间二选一了。

7月19日,双方签订收购合同。
超 10000 人的「AI 产品市集」社群!不错过每一款有价值的 AI 应用。

-
最新、最值得关注的 AI 新品资讯;
-
不定期赠送热门新品的邀请码、会员码;
-
最精准的AI产品曝光渠道
01
我们不相信 work-life balance
成立才两年的 AI 编程初创公司 Cognition(最新估值 40 亿美元)给三周前收购竞争对手 Windsurf 时接手的约 200 名员工开出了买断条件。据 The Information 拿到的邮件显示,这些员工能拿到 9 个月工资作为补偿。
根据 Cognition CEO Scott Wu 的邮件,作为 Windsurf 交易一部分加入公司的员工必须在 8 月 10 日前做出选择。
他跟员工说,Cognition 要求所有新来的 Windsurf 员工都得适应高强度工作。「我们是挑战者。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对我们的工作要求极其苛刻,」他写道。
「我们不信什么工作生活平衡——打造软件工程的未来是我们所有人都深深在意的使命,重要到我们根本分不开,」他说。「我们知道不是所有从 Windsurf 来的员工都愿意加入 Cognition,在这里我们每周要在办公室干 6 天,工时超过 80 小时。」
该公司发言人向 The Information 表示,除了已经裁掉的 30 名员工,这家初创公司目前没有进一步裁员的打算。
这波离职对 Windsurf 员工来说又是一次折腾。这家做了四年的编程助手公司原来叫 Codeium,今年早些时候还跟 OpenAI 谈过 30 亿美元的收购。7 月初谈判破裂后,Windsurf CEO Varun Mohan、联合创始人 Douglas Chen 和几个顶级工程师突然跳槽去了 Google DeepMind,把 Windsurf 剩下的 200 多名员工给撂那儿了。
谷歌同意掏 24 亿美元买 Windsurf 技术的非独家授权,还给跳槽过来的 Windsurf 员工提供多年补偿。Windsurf 高管跟剩下的员工说,他们会继续搞 Windsurf 剩下的业务,公司会变成员工持股企业。没过三天,Cognition 就宣布要以未透露的价格收购 Windsurf 剩下的员工和资产(包括知识产权)。通过这笔交易,原本只有 39 人的 Cognition 员工规模暴涨五倍,其中包括 Windsurf 几十个搞销售、市场和其他后勤的员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作为一个团结的团队一起奋斗。只有一条船,我们都得同舟共济,」Wu 在交易宣布时给员工的备忘录里这么写。
在一些收购案例中,初创公司员工拿到了现金补偿,包括那些没跟着去大公司的。但这种补偿通常比不上传统收购或上市带来的巨额回报。Character 的联合创始人同意加入谷歌后,这家聊天机器人公司用谷歌 27 亿美元授权费的一部分,给员工兑现了他们已经成熟的期权。
在一些收购案中,被留下的员工最后还是会丢工作。
比如,Meta 以 143 亿美元收购数据标注初创公司 Scale AI 49%股份大约一个月后,Scale AI 就裁了 200 名员工,占总员工数的 14%。而 Character 跟谷歌达成交易几周后,公司剩下的部分员工也被炒了鱿鱼。
02
硅谷 AI 初创公司都开始 996 了
硅谷的 AI 初创公司正在大规模引入中国备受争议的「996」工作制。这些公司不仅不愁招不到人,有些甚至把 996 当作核心企业文化来打造。
以 AI 初创公司 Rilla 为例,他们为承包商(比如水管工)开发了一款软件,能记录与潜在客户的对话并指导如何谈出更高价格。这家公司 80 名员工中,几乎人人都在执行 996 工作制。
公司增长负责人 Will Gao 这样解释:「现在有个很强大、而且越来越壮大的亚文化圈子,特别是在我们 Z 世代当中——我们从小就听着乔布斯、比尔·盖茨的故事长大,这些企业家把一生都献给了改变世界的事业。科比把所有清醒的时间都给了篮球,我觉得不会有多少人说科比不该这么拼。」
Rilla 对员工的要求毫不遮掩。在最新的招聘启事里,公司明确写着员工每周得干超过 70 小时,还特别提醒那些对这种工作强度不「兴奋」的人别来应聘。公司每天包三餐——早中晚都有,周六也不例外。
AI 物流初创公司 Sotira 的 CEO 阿姆里塔·巴辛说,湾区的创始人在公司起步阶段采用这种节奏很普遍:「创业前两年,基本上就得 996。」不过巴辛觉得,这种高强度对领导层来说是必须的,但不应该强求普通员工:「硬要他们也这样干,不太厚道。」
有些创始人把 996 包装成「最拼员工的专属选择」,搞出了双轨制——只有部分员工需要加班。旧金山远程医疗公司 Fella & Delilah 的创始人 Ritchie Cartwright 最近在 LinkedIn 上晒出了他给员工的内部信,详细说明了让部分现有员工转 996 的计划。为了吸引大家参与,公司给志愿者涨薪 25%,股权奖励翻倍。据他在 LinkedIn 上说,目前报名的员工不到 10%。
从全球来看,996 正在加速扩散。今年夏天,英国风投家哈里·斯泰宾斯那句「996 可能都不够」引起了轩然大波,他认为真正有野心的初创公司可能需要更疯狂的工作节奏才能在竞争中不掉队。

(文:Founder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