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达 YC 最新演讲:真正杀死 AI 创业者的,是“想太久”

他是 Coursera 联合创始人,是谷歌大脑(Google Brain)的奠基人,也曾是百度首席科学家,把深度学习真正推上产业一线。

他就是吴恩达(Andrew Ng),这一波 AI 浪潮最有远见、最务实、也最接地气的布道者之一。

现在,他创立的 AI Fund 每月孵化一家新创业公司,把 AI 从愿景拉回现实,从想法落地为产品。

一个月前,在 Y Combinator 举办的 AI Startup School 上,吴恩达教授做了一场主题为《Building Faster with AI》的硬核分享,全场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速度、具体、反馈。

在这场 40 多分钟的演讲里,吴恩达讲透了一件事:

AI 时代的创业,拼的不是点子有多新,而是你跑得有多快。



01|你,跑得够快吗?

演讲一开始,吴恩达就开门见山抛出一句话:“创业成功最大的预测因子,不是技术、资金,而是执行速度。”

他在 AI Fund 带领团队孵化项目的策略很简单:只干能立刻动手做的事,只做能快速验证价值的产品。

为什么速度这么重要?因为 AI 时代创业最大的“死敌”,不是失败,而是拖。

  • 拖着等产品完美才上线
  • 拖着等用户来验证想法
  • 拖着等老板确定方向
  • 拖着拖着,你的优势就没了

而当前的 AI 正好为创业者提供了“加速器”。写代码不再是瓶颈,AI 编程工具能让原型构建时间按小时计算;开发速度有了,剩下的就是你有没有想清楚要做什么,有没有勇气立马尝试。

在 AI 创业里,赢家不是那个想得最久的,而是那个最先把 demo 跑起来的人。

你,跑得够快吗?



02|不能立刻写代码的点子,不是好点子

模糊的想法,是创业最大的陷阱。

什么意思?

一个想法,再有前景、再有远见,如果不能马上画出原型、写一行代码,那就不是好想法。

比如,“我们想用 AI 优化医院资源调配” —— 听起来高大上,但没法立即执行。

“我们要做一个网站,让患者在线预约 MRI 机器,提升使用效率” —— 这就是一个能立马执行的、具体的产品方向。

吴恩达说:“你越模糊,就越难被证伪;但你越具体,就越容易发现真相。”

而创业的关键,不是看上去对,而是快速试错,快速找到对的方向。



03|Agent AI:不只生成答案,而且驱动整个流程

大多数人使用 AI 的方式,还停留在“发送一个问题、生成一个结果”阶段。

但更高效的方式,是 Agentic Workflow(智能体工作流)。

比如写一篇文章,不再是“让 AI 一次性写完”,而是拆解成多个协作环节:

  • 第一步,生成提纲
  • 第二步,检索资料
  • 第三步,撰写初稿
  • 第四步,校对重写
  • 第五步,插图表、加引用、改标题

AI Agent 就像一个“5 人协作小组”:调研、构思、写作、编辑、排版,全链打通。

吴恩达说:“很多项目只有用上 Agentic Workflow 后,才能真正跑通。”

因为,提示词是单点输出,Agent 才是流程驱动。



04|开发提速了,产品决策成了新瓶颈

懂技术的 PM 和有产品感的程序员,才是 AI 时代最稀缺的角色。

过去,软件开发效率是最大的问题。

而现在,随着 AI 编程工具的普及,开发速度上去了,但新问题也来了:产品决策,跟不上节奏。

吴恩达提到一个趋势:“过去是一个 PM(产品经理)管 6 个工程师,现在反过来了,一个 PM 配半个工程师。”

因为写代码容易,知道写什么难。

于是吴恩达总结了一套从快到慢的产品反馈策略。

策略
速度
精度
适用场景
自己看产品用“直觉判断”
你是专家
拉 3 个朋友测试
快速排雷
找纯路人试用
真用户
小规模 100/1000 用户灰测
关键迭代前
A/B测试
最慢
最高
流量足够大时

他说:“我做产品最常干的一件事,是去酒店大堂抓人试玩原型。”

传统的 A/B 测试,现在成了最慢的反馈方式之一。



05|每个人都应该会编程,前台也不例外

这可能吴恩达最具争议的主张:所有人都该学编程,前台也不例外。

你可能之前听过“AI 会替代程序员,所以不用学编程了”,但吴恩达直接说:“我们未来最重要的能力,是告诉 AI 你想让它干什么。”

而“告诉它干什么”,最好的方式就是 —— 你懂一点代码,哪怕不写,至少能明白逻辑。

他说他自己的团队里,CFO、市场总监、甚至 HR,全都会写 Python。

别被吓到,他们不是写代码做系统,而是:

  • 用脚本分析数据
  • 用 LangChain 写 demo
  • 自己接入 AI 做提效工具

会一点编程,是对 AI 时代控制力的具体体现。



结语

AI 时代的创业不是慢慢铺垫,是快速试错。

“创业公司成功,靠的不只是慢慢打磨、静待花开;而是快速判断、迅速执行、发现错了马上换方向。我们在 AI Fund,常常一周就换个方向,也没什么不好。快,比你以为的更重要。”

速度,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前提。

别等想清楚了才开始,边跑边想,边错边改,这可能才是 AI 创业的正确节奏。



演讲原视频看这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NJCfif1dPY




我是木易,一个专注AI领域的技术产品经理,国内Top2本科+美国Top10 CS硕士。

相信AI是普通人的“外挂”,致力于分享AI全维度知识。这里有最新的AI科普、工具测评、效率秘籍与行业洞察。

欢迎关注“AI信息Gap”,用AI为你的未来加速。



(文:AI信息Gap)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