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我们讲解了 Autogen Studio 的安装和使用对其做了全面介绍,本篇我们直接开始实战,使用 Autogen Studio 打造一个多智能体工作流。(文章有点长,需要点耐心)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实战项目——智能写作助手——为例,详细介绍如何使用微软开源的 AutoGen Studio[1] 这一强大的低代码平台,从零开始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自动完成 YouTube 视频内容提取、二次原创写作、AI 配图 的完整工作流。文中的示例和提示词都是经过我验证的,可以直接复制使用。
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将一个复杂的任务拆解为多个独立、专业、符合 Autogen Studio 规范的智能体(Agent),如何为它们配备合适的工具(Tool),以及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的协调机制(Team),最终打造出一个高度自动化、具备专业水准的内容创作流水线。
多智能体工作流设计
构建一个成功的多智能体系统,首要任务是进行清晰的工作流设计。我们需要将复杂的任务拆解为一系列由不同专业智能体按顺序执行的子任务。对于我们的智能写作助手,其核心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内容提取 -> 创意写作 -> 图片设计。
这个流程确保了任务的每一步都由最合适的”专家”来处理,从而保证了最终输出的质量和一致性。
工作流程图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个协作过程,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流程图来表示:



流程解析
-
1. 用户输入: 整个流程由用户提供一个YouTube视频链接开始。 -
2. 内容提取: ContentExtractorAgent
接收链接,利用extract_youtube_content
工具提取视频的标题、作者和字幕等核心内容,形成原始材料。 -
3. 创意写作: CreativeWriterAgent
接收原始材料,发挥其语言创作能力,将其改写成一篇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的原创文章。 -
4. 图片设计: ImageCuratorAgent
分析文章主题,调用generate_image_qwen
工具生成一张合适的首图,并将其插入文章开头。 -
5. 任务终止: ImageCuratorAgent
在完成配图后,发出TERMINATE
信号,结束整个工作流程,并输出最终的图文并茂文章。
核心设计原则
-
• 单一职责:每个Agent只负责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输出纯净的内容。 -
• 顺序执行:严格按照 提取→写作→配图 的发言顺序进行。 -
• 明确终止: 只有流程中的最后一个智能体完成任务后,才能发出 TERMINATE
信号。 -
• 无状态标记:智能体之间不通过内容中的特殊标记来传递状态,以保证输出内容的纯净。
核心组件拆解
一个强大的多智能体工作流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工具(Tools)、智能体(Agents) 和 团队(Team)。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概括: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组件该如何设计和详细配置。
(文:AI智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