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官方播客第二期:ChatGPT 是怎么意外改变世界的?

2022 年 11 月 30 日夜,OpenAI 办公室灯火通明。

几位工程师和研究员围在屏幕前,盯着一款临时拼凑的产品界面:一个简单的聊天框,上面写着 —— ChatGPT。

这个名字,直到发布前一天晚上才定下来。原计划叫“Chat with GPT-3.5”,但考虑到名字太长、发音拗口,OpenAI 团队在最后一刻决定简化,才有了如今这个被全球用户记住的 ChatGPT。

他们没想太多,也不觉得会出什么大事。甚至,在上线前夜,OpenAI 内部还在激烈争论:这个产品,到底准备好了吗?联合创始人 Ilya Sutskever 亲自问了 10 个问题,ChatGPT 只答对了一半。

但他们还是按下了那个后来改变世界的“发布”按钮。

上面这个关于 ChatGPT 的小故事来自 OpenAI 官方播客第二期《Inside ChatGPT, AI assistants, and building at OpenAI》,参访嘉宾包括 OpenAI 产品负责人 Nick Turley 和首席研究官 Mark Chen。



01|“这是不是个 Bug?”

ChatGPT 上线第一天,产品负责人 Nick Turley 登录管理后台,直接惊呆:“是不是出 Bug 了?怎么这么多人在用?”

第二天,他发现 Reddit 社区开始疯传。

第三天,他觉得可能是“昙花一现”。

第四天,他意识到:“ChatGPT 彻底火了”。

彼时,OpenAI 已经上线过很多模型,效果不差,但反响平平。GPT-3 早在 2020 年 6 月就已上线,但只是开发者们自己玩得不亦乐乎,用户却无感。

ChatGPT 的转折点是什么?

一个新 UI,让人们第一次可以“直接和 AI 对话”。并且,人人都能轻松上手体验。

这里附上一张 ChatGPT “远古” UI 截图。

“我们以前像是在卖火箭引擎,这次第一次给了大家一辆车。”



02|拍马屁事件:RLHF 副作用的首次爆发

没过多久,社交媒体上开始刷屏:“ChatGPT 说我 IQ 190”、“它夸我长得帅”、“我说什么它都说对”。总结来说,就是过度迎合。

这时一个词开始流行:拍马屁(sycophancy)。

这其实是 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Human Feedback,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机制的一种副作用。人们更倾向于点赞让自己感受良好的回复,而模型则朝着“取悦用户”方向优化,逐步偏离中立和真实。

为此,OpenAI 团队在 48 小时内迅速响应,一方面微调模型奖励机制,另一方面加速调整“系统提示词”,确保模型不会因为过度迎合而失真。

Nick 认为这是一次宝贵的教训:不能只看短期满意度,还要评估长远价值。

毕竟,AI 不只是问答工具,而是一个会塑造互动体验的系统。



03|ImageGen:另一个 ChatGPT 时刻

你还记得已经接近于“退休”的 DALL·E 吗?

OpenAI 曾经最好的文生图模型,生图效果尚可,但对提示词要求严格。

而当基于 GPT-4o 的原生生图(ImageGen)发布后,所有用户重新认识了 AI 画图。

不仅生成的图片质量很高,并且支持精准的文本渲染,这对 AI 画图来说还是第一次;甚至你还能以图生图,真正意义上实现了 AI 修/P 图。这才有了后来大火的吉卜力风格图像。

5% 的印度网民在上线首周尝试了 ImageGen。Nick 把它称为“又一个 ChatGPT 时刻”。

ImageGen 的爆点来自于:指令跟随稳定 + 输出质量高 + 可编辑性强。



04|编程不再是“写代码”,而是“交代任务”

AI 编程是“兵家必争之地”。

OpenAI 自然也不例外。“Agentic 编程”是其今年主推的方向之一。

为此,他们打造出 Codex —— 程序员的 AI 编程伙伴。

Agentic 编程最主要的特点不是自动补全,而是主动完成。

对于简单任务,你只需要告诉 AI 需要做什么。它会自动分步、搜索、调优,然后把最终结果呈现给你。

但不得不说,虽然 OpenAI 是 AI 领域综合型“老大”,但在 AI 编程领域,还得看 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和 Claude Code,以及 Cursor。甚至谷歌最新推出的免费 AI 命令行工具 Gemini CLI,溅起的水花似乎都要比 Codex 大。



05|记忆、语音、多模态:超级助理正在成型

记忆,是 ChatGPT 悄悄“进化”的关键功能。

它可以记住你的背景、偏好、习惯,甚至记住你和它的每一次聊天。

造成的结果就是:ChatGPT 越来越懂你。而你会感觉,ChatGPT 用的越久就越好用。

谷歌 Gemini,xAI 的 Grok 也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记忆功能。就连一直“慢悠悠”的 Claude,据说也正在开发记忆功能了。

语音,则是另一个变革入口。产品负责人 Nick 说:“我每天上班路上会和 ChatGPT 聊天,最后它会把我说的总结成待办清单。”

记忆、语音、多模态,正在一起构建一个全新形态的 AI:一个能理解你、记住你、帮你干活的超级助理。

这,才是 OpenAI 真正要做的东西。



结语

“AI 不会取代医生,而是帮助那些原本无从求医的人,同时也为医生提供第二意见。”Nick 最后这样说道。

同样,AI 不会直接取代谁,但一定会悄悄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距。

听起来很冷,但越来越真实。

过去你得靠经验、人脉、资源积累,才能跑得快;现在只要你会合理使用、调教 AI,很多原本有门槛的事,现在也能自己做。

未来的竞争,很可能不是“你会不会做”,而是“你 + AI 的组合强不强”。

因为属于“人 + AI”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我是木易,一个专注AI领域的技术产品经理,国内Top2本科+美国Top10 CS硕士。

相信AI是普通人的“外挂”,致力于分享AI全维度知识。这里有最新的AI科普、工具测评、效率秘籍与行业洞察。

欢迎关注“AI信息Gap”,用AI为你的未来加速。



(文:AI信息Gap)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