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上市公司联投!切入上汽通用核心制造环节!这家具身智能企业宣布完成A轮融资!

2025年6月27日,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兆丰股份、汉威科技、乔锋智能,这是其自2023年成立后的第四轮融资。



此前,公司已于2024年4月完成天使轮融资,2025年4月、5月接连完成Pre-A轮及Pre-A+轮融资,产业资本持续加码。本轮投资方均深度布局机器人产业链,资金将用于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供应链韧性,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A轮融资落地 产业资本持续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


从本轮A轮融资引入的投资方来看,三家上市公司均属于产业链关联企业,与开普勒机器人在商业化有望形成高度互补关系。



兆丰股份作为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在精密传动领域积累了成熟的工业级解决方案,其轴承产品已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本次入局开普勒,兆丰股份将会对人形机器人提供高性能传动部件,确保机器人运动的精准性与稳定性。



汉威科技作为国内传感器行业龙头,构建了从气体、压力到红外感知的多模态传感矩阵,其工业级传感器在物流分拣、汽车制造等场景已有规模化应用,可快速赋能开普勒人形机器人提升环境适应能力,提供系统化感知解决方案。



乔锋智能作为高端数控机床领军企业,其五轴加工中心在航空航天领域验证了复杂结构件的高精度制造能力,与开普勒合作后,乔峰智能将进一步巩固核心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为开普勒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稳定量产提供了制造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Pre-A轮投资方伟创电气与柯力传感在本轮选择持续加注。伟创电气与开普勒机器人的合作聚焦于灵巧手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与场景化落地三大核心方向,双方通过合资公司、技术整合与生态共建,加速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与商业化进程。



柯力传感作为国内称重传感器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30年技术积累,其传感器产品已连续14年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柯力传感有望依托研发实力,为开普勒机器人定制开发高精度力触觉传感器。


开普勒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载体,将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硬件供应+技术赋能+场景落地+生态协同”的四位一体模式,最终实现“1(本体技术)+1(供应链支持)+1(场景验证)+1(生态共建)>4”的协同效应。


开普勒牵手上汽通用 人形机器人首入汽车制造核心环节


公布A轮融资当日,开普勒机器人宣布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签署工业场景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场景的应用,共同探索从零部件搬运、装配到质量检测等环节的实际部署。上汽通用作为国内汽车行业标杆企业,其生产线对自动化、柔性化要求极高,此次合作被视为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工业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开普勒机器人CEO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汽车制造是检验机器人技术实力的终极场景之一。通过与上汽通用的深度合作,我们将针对性优化机器人的动态平衡、精密操作及环境适应能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替代简单劳动’向‘参与复杂制造’升级。”



除汽车制造外,开普勒机器人还宣布与福兰德股份有限公司、伟创电气、柯力传感达成战略合作,围绕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智能物流、仓储搬运等关键场景开展深入合作,共建面向实用化的模块化平台,推动机器人从“能演示”到“能上岗”的关键跃迁。


结语与未来:


公开资料显示,开普勒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发,2023年11月17日,发布第一款自研人形机器人产品——开普勒先行者系列,包括先行者K1、先行者S1和先行者D1三个型号,并同步推出开发者平台Kepler OS。



2024年10月,发布第五代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2,单机重量55公斤,支持双臂协同作业,适用于汽车制造、物流分拣等高强度场景。该产品通过小批量量产验证,计划在2025-2026年实现物流、制造领域的规模化落地。此次融资与战略合作,标志着其从技术研发向商业化落地的全面转型。



行业分析师认为,人形机器人作为通用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其工业场景应用将率先突破。开普勒机器人通过绑定头部产业链,有效解决了技术落地的场景痛点,同时构建了技术-场景-数据的正向循环,有望在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随着A轮融资的完成及战略合作的落地,开普勒机器人正加速驶入商业化快车道。未来,其能否在汽车制造、物流仓储等领域树立标杆案例,或将重新定义工业机器人的形态与边界,值得持续关注。


来源:具身智能大讲堂



(文:机器人大讲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