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Fans和AI女友,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OnlyFans以80亿美元估值寻求出售的同时,AI女友们正在疯狂扩张!

据路透社独家报道,OnlyFans的母公司Fenix International自3月起就与洛杉矶投资公司Forest Road Company牵头的买方团进行谈判。

这个时机选择很有意思——AI女友应用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27亿美元,跃升至2034年的24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24.7%

这场对决已经拉开序幕,双方的胜算各自如何呢?

OnlyFans的底牌

真实性是OnlyFans 的最大武器!

据金融时报分析,OnlyFans在2023年的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即一个公司在扣除利息、税收、折旧和摊销之前的盈利能力)约为6.5亿美元,用户付费的核心动机不仅仅是内容,更是那种「我在和真人互动」的真实体验感。

这种心理满足感很难被替代。

而更深一层次的,则是对权力感的需求。

很多用户真正享受的是对真实表演者的控制感和征服欲望,这是AI无法提供的。

另外,OnlyFans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商业生态和用户习惯,其已有用户的转换成本并不低。

AI女友的杀手锏

一方面是成本上压倒性的优势

AI女友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像DreamGF这样的平台月订阅只需12.99美元,比OnlyFans创作者动辄数百美元便宜50%以上

更有竞争力的是Fanvue这样的平台,它被多家媒体点名为OnlyFans的「头号对手」,拥有6万多创作者,原生支持AI创作者并提供24/7 AI语音文字自动回复,显著降低了「陪聊」成本。

另一方面则是更高的个性化程度

AI可以完全按照用户喜好定制,不需要妥协——甚至只需写个提示词,就能得到完美匹配的内容。

像Nectar AI这样的平台甚至让用户从外貌到「童年创伤」全自定义AI伴侣。

各有软肋

OnlyFans的成本结构注定了它的脆弱性,它主要依靠人工劳动,规模化存在困难。

据路透社报道,超过20家经纪公司已经在用AI聊天机器人代运营OnlyFans账号,让粉丝对「真实性」失望,反而推动他们转向全AI平台。

AI女友的的弱点则是缺乏真实感

一旦用户知道对方是程序,对征服感和互动的刺激就会大打折扣。缺乏不确定性和风险,关系就失去了张力。

不过,这个弱点正在被技术进步快速弥补。

首届Miss AI大赛已经展示了AI生成内容的逼真程度,且商业闭环正在形成——

上千个虚拟女友账号在Instagram、TikTok获取流量,再将粉丝导向Fanvue等AI平台。

谁将胜出

答案尚未揭晓。

在我看来,这或许更会是不同市场的分化,而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AI女友会抢夺价格敏感用户,OnlyFans则会留住追求真实感的高端用户。

但长期来看,技术进步的趋势不可逆转

当AI的拟真度足够高,成本优势足够大时,市场或许会逐渐发生倾斜。像LushAI这样的平台,创始人已经公开宣称「目标是取代OnlyFans」

且对于AI 原生代的年轻用户来说,与AI 伴侣谈恋爱本身就不存在心理障碍,他们更看重的是即时响应、完美定制和零风险的情感体验,这也恰恰是AI 女友的天然优势

选择这个时机出售的OnlyFans,或许也是看到了这个未来。

80亿美元,或有可能是人工情感时代的最后一个高点

谁会最终胜出?

是OnlyFans的真实感,还是AI女友的完美定制?

你选择谁呢?

(文:AGI Hunt)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