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2025年初,DeepSeek风暴席卷行业,“大模型平权”成为热词,也催生新的市场机会。短短几个月时间里,AIoT行业龙头“海大宇(海康、大华、宇视)”都行动了,迭代模型、构建平台、落地行业、组建生态、加大投资……紧锣密鼓,动作不断。
4月28-29日,在西安举办的宇视合作伙伴大会上,近2000位伙伴欣然赶赴,如久旱逢甘霖。宇视科技CEO张鹏国谈道,得益于算力和算法的低成本平权,每个实体都在向智能体进化,一个“万物皆可Chat”的时代就要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与此同时,机遇的另一面是混沌,不少行业人感到既兴奋又迷茫。
都知道要拥抱大模型,但如何拥抱?不少行业伙伴在问,高大上的技术与自身实际业务有什么关系?经济形势未明朗,现在就投入是否明智?做了担心瞎折腾,不做又怕错过窗口期,究竟入不入局,何时入局,更重要的是,通过什么抓手入局?
宇视本次在业界首发的AIoT智能体,给出了一个及时的解答。简单来说,宇视AIoT智能体是融合了大模型能力的云边端设备,具备感知+思考+记忆+执行多项能力。基于自研梧桐AIoT大模型底座,AIoT智能体要做一个落地大模型的有力抓手。
根据宇视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过去的一年,依托100P自主训练算力与梧桐大模型能力,其支撑合作伙伴一起训练出超1万种小模型,携手超3000家合作伙伴在超5000个场景中实现了超3亿价值增长。
就“海大宇”近期的频繁动作来看,行业龙头对大模型节点意义的研判,不亚于安防行业模拟转数字、标清转高清、传统到智能的节点,行业十年来的最大变局真的来了。每一个行业人,都将目睹其加速改变自己的日常工作。
按照宇视的阐述,AIoT智能体是指能够感知环境并采取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主体。
通过以下短片,我们能快速了解AIoT智能体是什么样的。
AIoT智能体的形态,既包括软件(数字智能体),也包括硬件(具身智能体)。能力包括以下四个维度:1、感知:感知终端。2、记忆:知识库、数据存储。3、大模型能力:基于任务模型的感知能力、理解与思考能力、决策能力。4、执行能力:工具使用。
基于这些能力,更多的AIoT设备将具备更强的智能。比如在上述视频中,在生产巡检、安防巡逻和突发事件处置上,AIoT智能体都能大大提高巡检效率和质量,提高服务的满意度。
AIoT智能体的诞生,势必彻底改变整个AIoT世界的技术架构。
在IoT时代,受制于算力和算法,每个实体的智能化程度有限,信息需要汇聚后做智能化处理,实体与实体通过网络连接来交换信息,连接网络基本上是一种星型结构。我们过去讲的端云协同、边缘计算就源于此。
在大模型时代,得益于算力和算法的低成本平权,每个实体都在向智能体进化,智能体与智能体之间的连接网络会是一种Fullmesh的全网状结构,智能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基于各自的能力来协同完成任务。
举个形象的例子,这就像人类的协作,你负责研发但也会销售,他负责销售但也会研发;你干不完的活儿可以分一些给同事。AIoT智能体也将是这样运作的。
当然,AIoT智能体现阶段还无法完全像人一样工作。
宇视认为,当下AIoT智能体仍处于初级阶段。就像自动驾驶分为L1-L5等级一样,AIoT智能体也可以分为L1-L5等级。当下智能体可以达到L2-辅助执行等级,要达到L3-自动辅助执行、L4-自动执行和L5-无人化执行等级,还需要行业伙伴一起继续努力。
AIoT智能体背后潜藏的市场空间,可能达到万亿级别。
2025年两会明确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地位,政策重点围绕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安全治理展开。通过“人工智能+”行动与新型基建布局,预计将形成覆盖政府、企事业、消费的万亿级市场。
拐点时刻到了。很多事情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去看待。广大行业从业者不得不及时做出判断,是继续按兵不动,还是一跃加入战斗。
DeepSeek促进了大模型的平权,同时也掀起“组合式创新”热潮。
宇视推出的AIoT智能体正是这一热潮的体现。张鹏国谈道,DeepSeeK验证了“组合式创新”的可行性,让整个行业看到了“卷算力”之外的另一条路径,也让中国AI产业界重拾信心、重建价值基准点。
沿着“组合式创新”的路子,宇视推出了全链路AIoT智能体产品矩阵。
据悉,通过云边端算力、大模型与成本平衡的结合,全链路AIoT智能体实现了从宇视云到感知端的全方位智能覆盖。这一技术链条包括了大模型应用、边缘域中的大模型一体机、以及边缘端的大模型NVR和AI BOX等设备,还有感知层面上的大模型摄像机和抓拍机,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效且灵活的智能化体系。
更进一步,全链路AIoT智能体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全场景智能化业务,涵盖:1个高度定制化的数字助理交互体验平台、8种不同类型的万物互联业务场景,以及4个关键的智能化中心:智能指挥监控、智能数据研判、智能运维管理及智能移动巡检。
以智能指挥监控中心为例,这是园区的大脑中枢,有了大模型的加持,日常显、控、巡、核均得到升维:
3、万物控:算法生成快一点、日常管理严一点、安全隐患少一点。
可以预测,当更多开源大模型加速技术平权,AIoT智能体的含金量还在提高。
正如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所说,100%的AI工具没有任何壁垒。所有的AI应用都是套壳应用,但可以在很多非AI的能力上建立壁垒,所有的能力都来自苦活累活。宇视能将AI与设备、业务、场景的全链结合打造出垂直领域智能体,正是其独特壁垒所在。
AIoT智能体的降生背后,藏着行业近十年来的最大变局。
纵观AIoT行业的AI化进程,发展趋势可以分三个阶段:1.0传统方法(从端开始),2.0深度学习(从边开始),3.0大模型(从云开始)。
▲AIoT行业的AI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为什么说当下这个节点尤为重要,甚至让“海大宇”都集体加快节奏出动了?让我们看看更具体的历史,所有AI技术迭代的都是从大规模工程化落地开始,并寻找最佳TCO(总拥有成本)第一切口:
●2010年,AIoT领域的“诞生”,是从ITS抓拍机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AI技术开始。
●2015年,深度学习框架开源,AI-机器视觉从人到人、车全结构化,从边到端普及。
●2023年,CV大模型的开源,大幅度提高云平台机器视觉长尾算法开发效率。
那么到了2025年,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DeepSeek开源新范式,行业大模型的平权与智能体涌现,云能力下沉到边端,一个“万物皆智”的时代真的来了。
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海大宇”都加快了步伐。三家龙头企业都不约而同地表态,将加大AI领域的研发投入。海康威视于3月发布了其观澜大模型与DeepSeek协同的“大模型一体化平台”,大华也升级了其星汉大模型2.0,加速行业落地。
宇视这边更是提早布局,继2023年发布自研梧桐AIoT大模型(大模型+AIoT=?宇视和四大行业先锋开启一场AIGC平权试验),2024年升级梧桐大模型并提出装备大模型化( 向用不起的AI宣战!宇视掀起“装备大模型化”变革)后,于2025年进一步基于梧桐大模型底座布局AIoT智能体,从而在三年搭建的坚实地基上建起大模型堡垒。
如果说,前两年“海大宇”对大模型的态度还是稳步布局、部分试水,那么今年无疑变成了高歌猛进、全线出击。
行业将看到“海大宇”争夺战再起,但更重要的是,行业龙头的一致行动,将促进整个行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方式和用户体验发生颠覆性变化,重塑行业。
大模型平权革命加速,整个AIoT行业将被重塑。当网络的连接被AIoT智能体的连接所替代,一个“万物皆智”的时代也将到来,市场机遇是巨大的。
风起于青萍之末。在技术巨变的今天,很多事情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去看待。无论是偶然爆火的一批AI生成图,还是宇视近日推出的AIoT智能体,都可能藏着重要的行业嬗变线索,而这也是每一个生态伙伴可以抓住的机遇点。
(文:智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