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财报解读:四维图新拿到了智驾终局的船票

2025年,被称为“全民智驾元年”。


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智驾渗透开始进入加速期。与此同时,一场残酷的智驾淘汰赛也在悄然开启,智驾能力成为车企能否“上牌桌”的关键。


在这场关于关乎技术、生态与商业化的竞争里,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崭露头角,四维图新就是其中一家。


4月25日晚间,四维图新发布2024年年报。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35.18亿元,较2023年的31.22亿元同比增长12.68%。考虑到去年的宏观环境,两位数的增长殊为不易。


在营收加速增长的同时,公司的经营性亏损也明显收窄。202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较2023年收窄了21.69%。


比财务数据更令人欣喜的是,公司在云、芯、舱、驾等业务的全面爆发。


其中,智云板块大幅增长28.96%;智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0.92%。在智驾方面,2024年初至2025年一季度,四维图新成功斩获基础行车产品300万套及舱泊产品60万套的新增定点。


这些真金白银的数据,不仅标志着四维图新智驾业务真正实现了量产落地,也意味着其正式拿到了智驾终局的船票。


/ 01 /

业务全面突破,智云业务大涨28.96%


业绩转好背后,是公司业务全面突破的结果。


财报显示,去年全年公司智云板块全年营收入22.54亿元,同比增长28.96%,成为公司业绩增长主引擎。


其中,数据合规业务是推动智云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随着智驾的广泛应用,对于数据获取及利用的合规性需求也将提升。无论重地图方案,还是轻地图方案,智驾大模型的数据处理始终需要图商资质,来保证数据处理全流程的合规化。尤其对于有出海需求的车企来说,更是如此。


四维图新是国内最早建立基于GDPR(一般资料保护规则)个人信息管理体系的公司之一。在数据采集、数据上传、数据脱敏,数据实时分发、数据储存等各个环节,四维图新都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合规方案。


随着数据合规需求的提升,将带动数据合规闭环服务业务收入进一步增长。


在芯片业务上,受益于国产化芯片规模化落地,智芯业务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目前,公司新一代中高阶智能座舱域控SoC芯片AC8025已获得多个项目定点,并在下半年和明年陆续量产。2024年,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SoC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8600万套片,MCU芯片达6500万颗。长期来看,芯片业务未来将继续受益于智驾渗透率提升的趋势。


比起前两块业务,智驾业务的价值虽然尚未体现在收入层面,但同样不可小觑。公司此前宣布,2024年初至2025年一季度,四维图新成功斩获基础行车产品300万套及舱泊产品60万套的新增定点。


这个数据不仅是市场对四维图新真金白银的投票,也是中国智能驾驶产业进入规模化、可持续进化阶段的重要标志。


不过考虑到交付周期的影响,上述订单尚未体现在收入上,预计最快三季度起才能逐渐体现。未来,上述订单将逐渐体现在财报中,带动智驾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


考虑到智驾的渗透率仍然较低,四维图新的业绩增长才刚刚开始。公司财报透露,凭借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公司有望在2025年实现大幅度减亏。


/ 02 /

性价比,智驾平权的突破口


四维图新的业绩增长,得益于公司找到了智驾领域的突破口:性价比。


回过头来看,任何一波科技革命的逻辑都是技术平权。从这一点来说,这一波智驾浪潮的机会有点类似于当年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浪潮最大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电动化的转变,还有让那些过去百万级豪车搭载的技术或者服务,比如空气悬架、车载冰箱,都逐步下放至中端平价车型,实现汽车产业的“消费升级”。


与汽车行业类似,技术平权同样是驱动这一波智驾浪潮的核心逻辑。


具体来说,智驾平权将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如高速NOA、城区领航辅助),从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下沉至10万元左右的主流价位车型,使其成为大众化配置。


在技术平权的逻辑下,成本成为各方竞争的一个关键因素。于是,越来越多车企发现自研智驾的性价比很低,转向寻找第三方供应商。


关于智驾自研的成本,四维图新CEO程鹏曾经帮企业算过一笔账:


即便一年能卖100万辆车,这个量的分摊(成本)也依然不够。车里面一颗主芯片卖不到1500万颗,根本就是“打水漂”,就是持续亏。


事实上,这一点在手机行业也曾上演。最早,基带都是手机厂商自研的。自高通出现后,技术逐渐成熟后,自研基带的手机企业已经很少,大多是由第三方供应商来完成。


四维图新看到了这个机会,确立了“极致性价比”战略的核心方向。


2024年4月,四维图新发布了“NI In Car”汽车智能化产品矩阵,已经形成了覆盖入门级到中高阶的完整智驾产品矩阵,能够满足从几万元到25万元以上级别的车型需求。


四维图新的极致性价比优势,来自于公司在芯片、地图、智能座舱的能力和资源,形成高集成度且高自主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具体来说,体现在四个层面:


第一,在中低端价位产品上,公司大力推动核心芯片国产化。比如,在舱驾融合产品AC8025芯片+J3方案上,两款芯片分别来自四维图新旗下的杰发科技和中国芯片企业地平线,使域控制器的国产化率超过70%。根据程鹏此前介绍,相比于单独采购,这款产品可以实现降本至少20%。


第二,四维图新还提出了舱行泊一体化概念,将座舱、行车和泊车三个功能放在同一算力盒子当中,提升了整车的智能化集成度。


从技术层面来看,将三大功能集成到一起,一定程度砍掉了硬件和算力的冗余。对此,公司CEO程鹏的解释是,“比如泊车时,行车功能是用不到的,那么这一部分算力就可以用来泊车,这样做减少了一部分硬件成本。”


第三,数据优势。此前图商的经历让四维图新积累了大量道路数据、道路拓扑图这样的静态数据。此外,在与车厂共享数据时,四维图新会与车厂做合规验证,合规的车辆数据往往可用于采集、储存、迭代。


第四,差异化的智驾方案。与越来越多车企选择“重感知、轻地图”的技术方案不同,四维图新认为毫米波雷达+轻量级高精地图的重视觉方案在10万-20万的车型更为匹配。


逻辑很简单,高精地图是比普通地图精度更高、元素更丰富的地图,在智能驾驶的实际应用中,可以提前为车机提供路线规划,从而减少实时检测运算的压力,有效降低出错概率。


通过以上四点优势,四维图新完成了对智驾性价比的关键卡位。


/ 03 /

生态协同,进阶智驾生态整合者


除了提供极致性价比的智驾解决方案外,四维图新也清醒地认识到,推动智驾平权的落地需要产业各方的共同推动。


在过去两年里,公司也在不断加强生态协同。为了更好地转型智能驾驶 Tier1(一级供应商),四维图新做了一系列布局:


去年8月,四维图新增资南京四维智联1亿元。在拿到融资后,四维智联吸收了滴滴智慧交通近300人的团队。对此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四维收购过来的滴滴团队将参与舱驾一体方案,他们和四维的产品战略高度关联。


去年9月,四维图新在北京成立新智驾公司,并宣布自四季度起为长城部分量产车型提供智能前视控制模块产品;中旬,又宣布与轻舟智航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合力推出城市NOA智驾方案。


而在更早之前,四维图新通过子公司北京四维间接持有佑驾创新9.06%股权,是佑驾创新最大的外部股东。四维图新也是佑驾创新的重要客户,是其2022年—2023年的第二大客户。


这⼀点,也延续到了最新的上海车展上。


4月23日,四维图新先后发布了三则合作公告,宣布分别与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火山引擎)、深圳卓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驭科技)、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盛)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其中,四维图新与火山引擎将深化在辅助驾驶数据闭环、智能座舱交互体验、云基础设施、大模型应用等关键领域展开合作。与航盛电子的合作,将从产品研发和制造及供应链两个方向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字节还是航盛电子,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比如,火山引擎凭借与豆包大模型深度绑定,已经成为公有云大模型服务市场的龙头。


国际数据公司 IDC 发布的《中国公有云大模型服务市场格局分析,1Q25》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火山引擎以46.4%的市场份额位居该统计维度第一。


这样合作的含金量,自然不必多说。生态协同对四维图新的好处显而易见,即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服务能力以及性价比方面的优势。


比如,此次合作方之一的卓驭科技是大疆的自动驾驶子公司,继承了大疆在性能和成本平衡方面的卓越能力,其智驾方案已经在10万元级别的车型上实现量产。


这次合作也能让四维图新融合卓驭科技在性能和成本平衡方面的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其智驾产品在性价比方面的优势。


如果说,过去四维图新的性价比优势是建立在打通“地图+芯片+算法+数据”全链路能力上。那么现在随着上述合作的落地,公司全链路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具体来说,公司已经集齐了智驾领域的七龙珠,包括“地图导航+AI+数据合规闭环+算法+芯片+座舱+高精定位“。这让四维图新具备全栈交付能力,将带来更可控的成本和产品竞争力。


从过去看,在技术普惠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找到行业的“最大公约数”。而智驾行业的“最大公约数”——更低的成本、更好的产品。


站在当下看,提供经济高效智驾解决方案的四维图新无疑找了行业的“最大公约数”。这也为其在智驾淘汰赛中脱颖而出,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林白


PS:如果你对AI大模型领域有独特的看法,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大模型交流群。



(文:乌鸦智能说)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