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健康集团高玉石:AI产品和用户走得够近才能挖到新需求丨中国AIGC产业峰会

编辑部 整理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当AI垂直落地健康领域,企业如何做出特色产品?

轻松健康集团技术副总裁高玉石的最新分享中,我们抓到了一个核心关键词:用户

在他看来,虽然当前用户对AI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但用户也变得越来越理性了。

这意味着,以前只要产品有趣好用,用户或许都愿意尝试一下。而现在,产品是否能在场景中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是否形成了有效的壁垒和技术优势、是否解决了用户的核心痛点,这些都变得尤为关键。

作为资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家,高玉石主导研发并成功构建了轻松健康集团的核心技术平台AIcare,该平台以集团自主研发的健康基座大模型Dr.GPT为核心,广泛赋能集团旗下各大核心业务版块,持续巩固并扩大了集团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

为了完整体现高玉石的思考,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量子位对演讲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希望能给你带来更多启发。

中国AIGC产业峰会是由量子位主办的AI领域前沿峰会,20余位产业代表与会讨论。线下参会观众超千人,线上直播观众320万+,累计曝光2000万+。

话题要点

  • 这一波AI技术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核心在于其成熟度在近两年有明显提升。
  • 用户对AI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但用户也变得越来越理性了。
  • 目前AI产品层出不穷且同质化严重,因此产品是否能在场景中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是否形成了有效的壁垒和技术优势、是否解决了用户的核心痛点,都变得尤为关键。
  • 维持用户粘性和长期优势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个:1)能否解决用户核心需求和痛点;2)能否将用户产生的数据、AI产品、场景应用有效结合,形成飞轮效应;3)能否将AI有效地应用到业务链,尤其是关键业务链。
  • 对于如何挖掘新需求、打造新功能,核心在于和用户到底能走多近,对用户有多了解。

以下为高玉石演讲全文:

深耕垂直健康场景

谢谢大家,很高兴来到量子位大会现场跟大家交流。

目前在健康领域,虽然市场上有很多同类产品,但我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我们的用户、场景、数据,以及生态

具体而言,我们的平台当前有1.68亿注册用户,和数万多名医疗专业人员以及近百家医药和保险公司建立了伙伴关系,具有非常完整的用户生态和数据的优势,这些优势会进一步放大并转化成差异化优势。

比如AI PPT这个产品,和很多同类面向广泛C端大众用户的产品不同,我们更专注于垂直和封闭的场景,主要用户群体是平台上的大量医生。

对于前者而言,PPT产品在解决通用性问题时,重点在于样式和模板;而对我们的用户来说,更关注的是内容的专业性和严肃性,而非PPT的形式和各种展现方式。因为这些PPT很多时候是用于科普的,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领域。

截至目前,我们的平台沉淀了超过67万条科普内容,在疾病和健康相关数据方面有很深厚的积累。

这意味着,我们的AI产品在科普PPT创作过程中,相较于同类市场竞品,专业性和深入度更高。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用户数据,产生了飞轮效应,使得产品效果较为突出。

总之,我们的主要用户群体是生态内的医生,而非普通消费者。对这些医生来说,他们可以直观感受到我们的产品优势。

AI技术和用户都正在改变

其次,从做AI产品的环境变化来看,我目前主要有两个感受:

第一是AI技术方面。这一波AI技术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而且核心在于其成熟度在近两年有了明显提升。

以前,AI在幻觉、推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近两年其能力提升特别快。尤其是最近,以OpenAI的o1和DeepSeek为代表,形成了一波新的趋势,相关模型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与此同时,目前面向各种垂直领域和场景的小模型也层出不穷。对我们来说,这些小模型能够有效弥补自研模型在非核心能力上的空白。带来的好处是,在满足生态内用户需求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以非常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做出可验证的MVP,产品的整个迭代周期和效率也明显提升了。

第二是用户层面。正如其他嘉宾提到的,用户对AI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但还需要注意一个点——用户也变得越来越理性了。

以前,只要产品有趣好用,用户都愿意尝试一下。但现在,AI产品层出不穷且同质化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产品是否能在场景中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是否形成了有效的壁垒和技术优势、是否解决了用户的核心痛点,这些都变得尤为关键。

从我们实际的感受来看,在我们这个生态里,那些用户用得比较好、甚至愿意付费的产品,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类型。比如前面介绍的健康顾问,包括面向医生的AI生成PPT、科普视频创作,其整个全链路AI产品和工具等,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类型。

用AI解决用户核心需求

具体到做产品,从单次爆款到常青树,我认为维持用户粘性和长期优势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否能够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

第二,是否能够将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括AI产品以及整个应用场景的数据,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飞轮效应。

第三,对于像我们这样拥有比较完整生态业务的企业来说,能否将AI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业务链路中,尤其是关键的业务链路,这是非常关键的点。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刚才我介绍了我们为医生提供的科普视频创作的一系列AI工具。背景是这两年国家对健康科普教育的重视度非常高,推广力度也很大。

我们平台上的医生主要是专家级医生,他们并不擅长录制和剪辑这种需要专业化技术的视频。因此,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工具。

比如,在医生录制科普视频的过程中,我们会提供一个APP,内置口播脚本,放到提词板里,还会有一系列AI检测与服务。包括检测录制场景是否太混乱、声音是否太小、噪音是否太大、灯光是否太暗等,并通过提醒帮助医生提高录制质量。

录制完成后,医生将视频上传到我们的平台,平台会通过一系列AI自动化剪辑方式,将视频剪辑成成品,包括添加字幕、医生信息,甚至对视频录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自动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输出一条能在主流媒体平台上传播的视频成品了。

此外,我们还会进一步通过个性化推荐算法,将这些视频分发给1.68亿C端用户。这样一来,一方面医生可以通过非常低门槛的方式创作科普内容,实现健康科普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C端用户能够获取到非常专业的医疗科普知识,而平台也能有效增加用户黏性。

同样,对于如何挖掘新需求、打造新功能,我认为核心也在于和用户到底能走多近,对用户有多了解

我们公司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一直在深耕健康领域,拥有大量的泛健康用户和专业医生。我们与他们接触很多,非常清楚他们的诉求和过往工作中的痛点。

新的AI技术出现后,很多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突然可以解决了,或者以前算不出ROI性价比的事情,现在可以用非常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这些都能有效满足用户需求。

很多时候在产品迭代过程中,产品设计更多依赖于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好的需求,落到实际用户使用中还是千差万别。

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快速迭代优化。在推出最原始的MVP产品之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给出各种反馈。基于这些反馈,我们能否快速迭代优化,不断磨合产品,使其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进一步强化对用户的理解,这大概就是我的理解。

下一批风口在大健康领域

最后,对于下一批机遇,我们整体比较看好大健康领域,无论是在传统的诊疗健康科普、健康管理,甚至是临床研究方面,都还有很多机会,特别是这一波技术所带来的机会。

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是关于AI驱动的用户个性化和动态健康管理

目前,AI硬件里的可穿戴设备发展非常快,通过这些设备和其他渠道采集的用户数据,我们可以对用户进行特征和习惯的学习。基于此,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用户健康监测体系,对用户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提醒,并为用户提供动态的健康管理方案。

有了这个用户个性化动态管理体系之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健康保险保障领域。针对特定用户群体,我们可以做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因为我们了解每个用户的健康状态,所以可以进一步推进保险产品定价的个性化,做到千人千价。

整个体系从健康服务到健康保险保障,都有一个新的、大的机会点。

以上为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

🌟 点亮星标 🌟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文:量子位)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