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好多博主都在说腾讯发布的新的浏览器,可以AI搜索、可以AI翻译、AI生成脑图,功能可谓是功能齐全。

我也忍不住下了一个,体验完之后只能说——一言难尽!一家靠产品起家的科技公司,怎么能做出这么AI塑料味的玩意?
整个产品就像“脱裤子放屁”,硬塞了一堆AI功能,结果体验一塌糊涂。首先映入的是这个:

甚至在搜索的顶部都加上了检索其他网站的功能。

好像只要有我们需要输入的地方,都要用AI来替代一样。难道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必须用AI来替代吗?
譬如我只是想搜“北京天气”,用chrome的时候,我是这样搜的:

很快直达结果,快速满足我的需求。

结果我问QQ AI浏览器,得到的结果是这样的。

当然也有像我一样的杠精说:首页下面有个筛选框,你自己选择“百度”或者“google”不就可以了吗?

那我反问一句,既然都是AI浏览器了,为什么这个小点都没法满足我,还要让我手动去选择呢?
打开浏览器去搜索并获取所需内容属于很多牛马工作者的常态!
不管访问“百度”还是“google”,我们目的都是去找到那个“最佳的答案”,而不是要一系列看似给你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但实际却没有一点卵用还没有的知识总结。
那么新版QQ浏览器能解决我的问题吗?也没有!
左侧是搜索引擎检索的结果,右侧是借助大模型来的一系列的总结。

经历了半钟分钟,结果出来了。那我何不用一下“kimi”,检索到的“网页多了好几倍”,还没有广告。总结能力也不差?

接下来体验也无感的就是:AI对话的功能。
很多人觉得有了AI,可以大幅度减少我们的工作,但是如果AI给出的错误的呢?
譬如能把“Less Popular Knowledge”直白翻译为“不太受欢迎的知识”的时候,我无语了!

按照目前的AI发展情况,不管是腾讯还是阿里的通义,对于复杂的文章,脑图的整理仍旧不能够完全的概括。
只是花瓶看着好看,细看内容都是问题!这种脑图,你看直接发给你的领导,发给你的同事吗?

而且既然都要去看论文了,要写输出感言了。整理的脑图对于我来讲,纯粹是个鸡肋。
中文不好的我,直接安装个“沉浸式翻译”的插件,就能快速浏览论文的内容。何必多次一举呢?

唯一能称赞的就是AI工具箱
不仅提供PDF格式转换、文档合并的功能,功能也确实好用的很。

不过,这么好的功能,为啥要隐藏在Qbot的二级目录下,为啥不放在首页显眼的位置呢?
写在后面的话
其实我一直很欣赏微信的保守的作风-克制。如今的QQ浏览器和之前的QQ是一个尿性。
-
• 大学的时候喜欢用360浏览器,那是因为无缝兼容了很多IE时代下的网站。 -
• 工作后选择了Chrome浏览器,那是因为他是真的快。 -
• 为AI而AI的产品,至少没有达到我这个用户的预期。
我觉得好的产品是:“为了解决用户的痛点!”
体验完QQ浏览器,我大饮了一口“东方树叶”,继续换回了我的Chrome浏览器。
我是大瑜,1个工作十年的程序员。AI工具和AI技术的实践者。
(文:大瑜聊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