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大模型版Siri烂尾:Bug修不完!苹果重练小号,掌舵换人

苹果Siri升级项目“修罗场”:新旧系统“打架”、空降派与元老暗战。
编译 |  李水青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5月20日报道,2025年WWDC开发者大会临近,苹果却迎来当头一棒——彭博社援引多位内部人士消息,原计划亮相的大模型升级版Siri将再度跳票。这已是该功能自2024年首次宣布以来的第三次延期。
知情人士透露,大模型版Siri现已是个棘手的“半成品”。
其面临致命的技术问题:一个旧系统继续维持基础功能,新系统处理AI请求时漏洞百出,工程师形容开发就像“打地鼠游戏”,“修一个Bug又冒出三个”。
Siri项目组已沦为苹果内部的“修罗场”。苹果元老对AI大额投资始终犹豫,空降派改革重重受阻,缺乏魄力;GPU采购策略严重失策;严苛的隐私红线使其模型训练受困;10亿用户基本盘的封闭生态优势成创新包袱;提前一年炒作的“AI版Siri”营销反噬让技术团队陷入被动……
“这是一场危机。”苹果AI团队的一位核心成员坦言。另一位成员则用更形象的比喻描述现状:“就像一艘早已沉没的船,只是现在才被人发现。”内部数据显示,苹果的AI技术水平已落后竞争对手数年之久。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苹果的AI自救计划浮出水面。
苹果苏黎世实验室秘密正研发“LLM Siri”全新技术架构;库克火速换将,将Siri转交Vision Pro混合现实头显负责人迈克·罗克韦尔(Mike Rockwell)执掌;紧急洽谈引入谷歌Gemini和OpenAI技术补位;甚至不惜切割Siri品牌,将希望寄托在去年新推的“Apple Intelligence”上……
当年被乔布斯寄予厚望的Siri,如今竟成了库克时代苹果AI战略的最大软肋。
苹果AI何以至此?其自救能否取得成效?引起产业关注。

01.
AI版Siri跳票背后:
高层失策、权力暗战、技术内耗


2018年,苹果软件主管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宣布:谷歌AI负责人约翰·詹南德雷亚(业内称“JG”)将加盟苹果,执掌AI部门,直接向CEO库克汇报。
这位曾主导谷歌搜索和AI业务的高管,不仅推动照片、翻译和Gmail等产品实现技术突破,更通过2014年收购DeepMind的决策,奠定了谷歌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费德里吉宣布任命时难掩激动:“他就是我们AI团队最需要的人选。”
然而七年过去,苹果在AI赛道的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詹南德雷亚和费德里吉出席2024年6月的Apple全球开发者大会

1、保守派低估AI,内部改革受阻
詹南德雷亚的改革屡屡碰壁。
自詹南德雷亚到苹果后,他对Siri动了大手术:撤换负责人,砍掉冷门功能。他向同事解释,精简代码能让团队聚焦核心功能。对于汽车项目,他始终持保留态度。后来项目叫停时,数百名AI工程师回归其麾下。
软件主管费德里吉对AI大额投资始终犹豫——据多位同事透露,他认为AI并非移动设备的核心功能,更不愿因此影响iPhone、Mac等年度系统更新的开发节奏。“克雷格不是那种会拍板‘我们要不惜重金搞大事’的人。”一位苹果元老如是评价。
不少高管与费德里吉持相同观点。“AI研发充满不确定性,往往投入巨资后才能看清产品形态。”一位资深高管坦言,“这完全违背苹果‘谋定而后动’的产品哲学。”
2022年11月ChatGPT的横空出世打了苹果个措手不及。有高管承认,在此之前“Apple Intelligence连概念都算不上”;另一位则反思:“OpenAI的动向并非无迹可寻,但凡持续关注市场的人都该预见这一突破。”
知情人士透露,ChatGPT发布不到一个月,费德里吉就尝试用生成式AI编写个人项目代码,这才惊觉技术潜力。他随即与詹南德雷亚等高管密集拜访OpenAI、Anthropic等公司“补课”,并下令在iOS 18中尽可能塞入AI功能。詹南德雷亚仓促组建团队研发大语言模型——而此时竞争对手已深耕该领域多年。
尽管苹果为2024年WWDC的“Apple Intelligence”盛典全力筹备,却不得不直面残酷现实:其生成式AI技术差距明显。虽然能完成基础图像生成,内部测试的聊天机器人性能却远逊于ChatGPT——数据显示,竞品在多数查询场景中的准确率至少高出25%。
2、是否自研AI聊天机器人,高层误判
这场技术危机催生了罕见的“联姻”热潮。苹果开始与谷歌、Anthropic和OpenAI等昔日对手谈判技术整合。詹南德雷亚力主选择谷歌Gemini,认为OpenAI“缺乏持久性、不可信赖且数据保护不足”;但最终开发团队力排众议,在WWDC上宣布将把Siri无法处理的请求转接至ChatGPT。
这项功能直到12月才最终落地,却成为少数几个名副其实的AI亮点。苹果确实推出了几项实用功能:邮件摘要、写作助手——不过其中的文本排版技术其实来自ChatGPT。
但其他功能即便延期数月上线,仍显仓促。比如Genmojis表情生成功能,虽然广告里展示的是孔雀与冰棒融合的精美图案,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还因运算量过大导致手机发烫、电量骤降。新闻摘要功能更因闹出乌龙被迫下线——AI竟编造出”杀人犯Luigi Mangione饮弹自尽”的假新闻。部分高负载AI功能之所以能运行,全赖苹果云服务部门偶然开发的云端算力方案。
Siri的进展更令人失望。自iPhone 16发布以来,苹果就在广告中大肆宣传尚未成熟的功能。有个广告场景尤为讽刺:HBO《最后生还者》女主贝拉·拉姆齐在派对上遇到眼熟却叫不出名字的男士,她掏出iPhone询问:“几个月前在格勒内尔咖啡馆遇到的那位先生叫什么?”就在对方擦肩而过的瞬间,Siri报出了“扎克”这个名字——而现实中,这项看似简单的社交记忆功能至今仍未实现。

▲苹果电视广告截图,由演员贝拉·拉姆齐(Bella Ramsey)出演,预告新Siri。

苹果内部对自研AI聊天机器人的态度存在问题。据多名员工透露,詹南德雷亚多次在内部强调,AI智能体要完全取代人类还为时尚早,多数消费者和他一样对生成式AI持保留态度。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他始终没有全力开发ChatGPT的竞品——有同事回忆,詹南德雷亚认为“用户根本不需要ChatGPT这类工具”,而最常见的客户反馈反而是要求关闭相关功能。
3、新旧架构“打架”,Siri问题多到像“打地鼠”
2025年3月,苹果证实了彭博社关于Siri升级延期的报道,随即撤下了贝拉·拉姆齐主演的广告片。
一周后,时任Siri团队负责人的罗比·沃克(Robby Walker)试图提振团队士气,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虽然游出了破纪录的几百英里,却始终没能抵达夏威夷。外界批评的不是我们游得多好,而是我们没能到达终点。”这番话道出了团队徒劳无功的困境。
沃克在会上宣布,团队将转向iOS 19的Siri升级开发。但他坦言,由于功能稳定性仅达三分之二,加上其他项目优先级更高,具体上线时间仍不确定。“这些功能还没达到发布标准,虽然竞争对手可能早就拿半成品上市了。”他补充道。
但团队成员认为沃克还是太乐观了。“现在系统里有上百个漏洞。”一位成员抱怨道,“就像打地鼠游戏,解决一个又冒出三个。”
技术瓶颈在于,苹果被迫将Siri的架构一分为二:旧系统维持闹钟等基础功能,新系统处理涉及个人数据的复杂请求。这种”新旧混搭”的权宜之计本为加速推出新功能,却适得其反——不仅引发系统兼容性问题,更导致Siri功能集体跳票。团队成员透露,单个功能测试时表现尚可,但一旦整合到Siri主系统,问题便接踵而至。
4、AI负责人“慢节奏”,管理松散
项目推进迟缓让工程团队士气低迷。“没人告诉我们进展如何,更没人解释原因。”一位成员坦言,“完全缺乏领导力。”
多位苹果内部人士指出,詹南德雷亚被视为项目延误的主要责任人。这位空降高管始终难以融入苹果的核心管理层圈子——在这里,共事数十年的元老们以新品上市速度论英雄。低调务实的詹南德雷亚既不善争取资源,也缺乏雷厉风行的作风。“他本该更强势地争取预算,但他终究是技术专家,不是推销员。”一位同事评价道。
其他高管则批评其管理松散:“别的工程团队都在拼命赶工期,他的团队却总慢半拍。”这种特殊待遇甚至体现在细节上:当其他苹果员工需要自费就餐时,詹南德雷亚的团队却能享受免费餐补,引发内部不满。
不过,詹南德雷亚的“慢节奏”或许源于其技术哲学。他始终对AI发展速度持审慎态度,认为OpenAI等对手不足为惧,并坚持“用户真正需要的是设备控制界面”的理念。即便遭遇重重挫折,他仍未放弃这一愿景。
5、AI炒作反噬,GPU囤货不足,隐私保护成绊脚石
当然,将失败归咎于个人过于片面。詹南德雷亚曾向同事表示,营销团队(由格雷格·乔斯维亚克和托尔·迈伦分管)对未成熟功能的过度包装难辞其咎。产品经理有责任明确告知市场部门真实进度,费德里吉掌握软件最终决策权,而库克则塑造了整个公司的产品开发文化。

▲苹果CEO蒂姆·库克

前CFO卢卡·马埃斯特里(Luca Maestri)在GPU采购上的保守策略如今看来严重失策。虽然苹果凭借市场地位和资金优势,历来能主导从芯片到屏幕玻璃的全球供应链,但在GPU这场争夺战中却错失先机——当亚马逊、微软等对手大肆扫货时,苹果仍按新兴技术的常规节奏缓慢采购,最终陷入算力困境。“GPU都被抢光了,我们总不能凭空变出来吧。”AI团队成员无奈表示。
苹果引以为傲的隐私保护也成了AI发展的绊脚石。尽管坐拥23.5亿台活跃设备,涵盖搜索记录、个人偏好等海量数据,但其数据开放程度远低于谷歌等对手。就连网络爬虫Applebot都允许网站自主选择是否贡献数据,许多网站确实选择了退出。这迫使苹果研究人员高度依赖第三方授权数据和人工合成的“假数据”。“每个项目都要过隐私审查的鬼门关。”内部人士吐槽道。有高管对比指出:“看看xAI实验室的Grok,人家有整个社交平台的数据喂养,我们拿什么训练?”
这再次暴露了苹果在AI领域的短板。一位高管坦言:“过去我们总能用10亿用户的基本盘后来居上,但这次老套路失灵了。”
正当苹果试图挽救AI业务时,外部环境又添变数。为应对欧盟新规,苹果不得不开放系统权限,允许用户更换默认语音助手。若无法实现技术突破,大量用户可能转投第三方产品。眼下不仅有OpenAI等行业巨头的竞争,DeepSeek等新兴创业公司也在快速崛起。

02.
从技术领先到“落后数年”
Siri面临“沉船危机”
与其他科技巨头类似,苹果也推出了一系列AI新功能,但这些功能更多因反应迟缓、体验欠佳而引发关注。
在去年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高调发布了“Apple Intelligence”,并打出“为普通人而生的AI”这一标语——显然是在致敬1984年首代Mac“为普通人而生的电脑”的经典口号。
苹果承诺的功能包括:优化写作、邮件和通知摘要工具,以及根据文字描述生成个性化表情符号和图像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全面升级的AI版Siri——这款语音助手首次具备深度读取用户个人数据和屏幕内容的能力。演示环节中,詹南德雷亚的副手向Siri询问母亲旅行计划时,系统流畅整合了邮件和短信中的信息生成行程。苹果还宣称,用户可通过Siri实现更智能的设备操控,比如无需触屏就能完成照片选取、裁剪并发送给家人等操作。
AI设备的前景一度推动苹果股价飙升。去年9月,苹果高调宣称新款iPhone 16“完全基于Apple Intelligence技术”,引发市场热议。但实际发售时,它却没有任何AI功能——写作辅助、信息摘要等基础功能延后一个半月才上线,定制表情符号”Genmojis”拖到12月才推出,而能智能排序通知的重要更新更是迟至次年3月才落地。
据内部人士透露,Siri升级版原定于2025年4月发布。但在正式版推送前几周,费德里吉在测试手机时震惊地发现,包括“语音查找驾照号码”在内的多项宣传功能根本无法使用(WWDC演示视频仅是早期原型效果)。尽管iPhone 16广告仍在推广这些功能,但发布计划先被推迟到5月,后又被无限期搁置。部分消费者已发起集体诉讼,指控苹果虚假宣传。苹果方面拒绝对此置评。
如今距离首次发布已过去一年,新版Siri仍无法赶上今年的开发者大会。用户等来的不是全面升级的智能助手,更谈不上能与ChatGPT抗衡的产品,而只是“即将推出”的承诺。与此同时,苹果将重点放在了非AI的软件更新上,比如统一iPad、Mac和iPhone操作界面,使其更接近Vision Pro头显的系统风格。
“这是一场危机。”苹果AI团队的一位核心成员坦言。另一位成员则用更形象的比喻描述现状:“就像一艘早已沉没的船,只是现在才被人发现。”彭博社获得的内部数据显示,苹果的技术水平已落后竞争对手数年之久。
对苹果而言,在颠覆性技术上的暂时落后未必是灾难。这家公司向来擅长后发制人——先让竞争对手试错,再为十亿用户打磨出更成熟易用的产品。从MP3播放器到智能手机,从平板电脑到智能手表,莫不如此。在五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面对产品延期的质疑,库克只强调已上线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及其多语言扩展,称Siri升级需要更多时间达到苹果标准。“没有特别原因。”库克表示,“只是比预期耗时更久。”

03.
“后发制人”模式失灵
封闭生态优势成AI创新的包袱


更大的问题是苹果的投入产出比失衡。据多位高管透露,苹果长期在AI研发人员数量和GPU采购规模上都远逊于对手。为扭转颓势,今年詹南德雷亚对团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组,Siri等AI相关团队已被重新整编。
不过,将困境简单归咎于高管决策可能掩盖了更深层的问题。
这家公司历来依靠自研核心技术制胜,但这一模式在AI领域却失灵了。苹果凭借精雕细琢的产品、严控的内容生态和一年一次的软件更新,登顶全球市值最高科技公司;但AI领域需要的却是快速迭代、允许试错和更开放的态度。去年叫停的自动驾驶项目就是明证:十年投入上百亿美元后,苹果最终承认其AI技术无法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承诺。
若不能突破AI瓶颈,从AR眼镜到智能机器人,从环境感知手表到耳机,苹果的未来产品线都将面临危机。
苹果服务高级副总裁、库克心腹艾迪·库伊(Eddy Cue)曾向同事发出警告:苹果的科技霸主地位岌岌可危。他直言苹果不像埃克森美孚能提供刚需商品,更担忧AI会像iPhone颠覆诺基亚那样重创苹果。本月在联邦法庭作证时,库伊甚至预言:“十年内iPhone就可能变得无足轻重,不要觉得这听起来很疯狂。”
乔布斯生前对搜索引擎兴趣寥寥,包括智能引擎。“他根本不相信用户会主动搜索。”一位共事者回忆道,“他认为苹果的使命是精心筛选,直接呈现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这一理念如同乔布斯的诸多思想,在他离世后仍深刻影响着公司。2010年代中期,苹果曾考虑将搜索栏置于iPhone主屏顶端,而非隐藏于滑动界面之后,但最终被设计团队否决。
然而当乔布斯第一次体验Siri——这个最初只是App Store里的小应用时,他立即被其潜力所折服。应用创始人达格·基特劳斯(Dag Kittlaus)透露,他们最初的构想是打造一个“行动引擎”。“我们最终的愿景是让用户能与互联网对话,由虚拟助手完成所有操作。”他回忆道,“用户甚至无需知道信息从何而来,所有应用和网站的发现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最初作为iPhone应用的Siri,能实现订餐、查影讯、叫车等基础功能。但乔布斯一眼看穿其非凡价值——他相信这将成为苹果设备的核心交互方式。初次使用后不久,乔布斯便致电基特劳斯,邀请创始团队到家中详谈。经过三小时长谈,乔布斯直接提出收购意向。即便基特劳斯犹豫不决,乔布斯仍连续24天每天致电劝说。
收购完成后,乔布斯将Siri列为公司最高优先级项目。“他把这当成了自己的心血之作。”基特劳斯回忆道,“直到健康恶化前,我们每周都会面讨论进展。”

▲2016年,基特劳斯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

Siri在乔布斯离世后不久面世。初期开发主要聚焦基础功能:查天气、设闹钟、播音乐、发短信等。当时苹果的机器学习研究尚在起步阶段,重点放在面部识别、指纹解锁、智能提醒(如根据路况推荐出门时间)、地图优化,以及当时的“登月项目”——耳机和汽车研发上。
部分软件工程高管曾力主在iOS系统中加强AI布局。一位高管回忆,2014年左右“我们就意识到AI将引发革命,其影响力远超预期”。但他说服不了顶头上司费德里吉:“很多建议都石沉大海。”
为补短板,苹果确实收购了Laserlike、Tuplejump等数十家AI初创公司。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甚至考虑以约40亿美元收购Mobileye——若成行将是苹果史上最大并购案,既能加速自动驾驶研发,又能网罗AI人才。但最终苹果放弃收购,Mobileye于2017年被英特尔以150亿美元收入囊中。
汽车项目早期倒是意外结出硕果:专为自动驾驶研发的“苹果神经引擎”芯片组件,后来成为iPhone、iPad等设备的标配,为运行生成式AI模型打下硬件基础。
以不过问产品细节著称的库克,却在AI领域异常积极。一位前同事透露:“蒂姆可能是苹果最笃信AI的高管。他始终对Siri落后Alexa耿耿于怀”,尤其眼红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开辟的家庭市场。
2018年詹南德雷亚初到苹果时,曾对苹果封闭的软件生态青睐有加,这意味着新功能能直达数十亿设备。但很快他就意识到,公司必须追加数亿美元投入,用于AI模型训练所需的大规模测试及数据标注工作。他成功争取到资金,从谷歌挖来顶尖AI专家,并大幅扩充测试与数据分析团队。

04.
绝地求生:
多线并进的AI救赎计划


据悉,苹果苏黎世AI实验室正在研发代号“LLM Siri”的全新架构,旨在取代现有的问题频出的混合模型。这个基于大语言引擎的系统有望提升Siri的对话质量和信息整合能力。为确保准确性,苹果在德州、西班牙等地部署了数千名分析师,专门核查AI摘要的真实性,统计“幻觉”错误的发生频率。最新系统升级后,iPhone用户本地的邮件数据(经脱敏处理)也被用于优化合成数据质量,为模型训练提供真实语料参照。
今年春天,詹南德雷亚遭遇重大职权调整,不仅失去了对Siri工程和未来机器人项目的掌控权,还被剥夺了所有产品开发权限。多位高管透露,这是库克对其产品落地能力失去信心的直接结果。
如今Siri已转交Vision Pro混合现实头显负责人迈克·罗克韦尔(Mike Rockwell)执掌,后者直接向费德里吉汇报。费德里吉则接手了更多AI软件规划工作。原属詹南德雷亚的产品经理团队整体划归费德里吉管辖,罗克韦尔更将自己在头显项目中的得力干将调任Siri管理岗。而曾主管Siri的沃克不仅团队缩编,还被调离至新项目。

▲罗克韦尔亮相2024年6月的WWDC

詹南德雷亚目前仍主管AI基础研究、大语言模型开发与优化、AI分析团队及部分基础设施部门。有消息称,部分高管曾考虑进一步削减其职权,甚至劝其退休(现年60岁)。但费德里吉等人担心,一旦他离职,其麾下的顶尖研发人才也将流失。
至少目前,詹南德雷亚选择留任。他向同事表示,在苹果AI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前不会离开。对于不再需要为Siri负责,他私下坦言“如释重负”。
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费德里吉历来对AI持怀疑态度,罗克韦尔起初并不愿接受向其汇报的安排。但另一方面,这也给了他重塑Siri的机会——早在2015年加入苹果时,他就主张将Siri打造成“全天候生活助手”,成为设备交互的核心。“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Siri的重要性,认为这终将成为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一位熟悉罗克韦尔的人士回忆道。当年正是他说服公司重金聘请专业演员、打造顶级录音棚来升级Siri语音系统。后来开发头显设备时,他本想以Siri为核心交互界面,却未能获得团队支持。如今掌权后,他正重组团队全力提升语音助手的响应速度与理解能力,目标是打造堪比ChatGPT语音模式的产品。
市场变化同样迫使苹果做出调整。上月苹果设备上的谷歌搜索量出现史无前例的下滑——库伊在法庭作证时称,这是“22年来头一遭”,并将原因归结于AI的冲击。为此,苹果正考虑与OpenAI等公司合作,为Safari浏览器引入替代搜索方案。据透露,詹南德雷亚去年力荐的谷歌Gemini有望登陆iOS19,同时苹果也在与初创企业Perplexity接触,寻求为Siri和Safari提供AI搜索解决方案。
在自主研发聊天机器人方面,苹果高管们正转变思路——尽管詹南德雷亚此前持保留态度,但现在他们决心将Siri打造成能与ChatGPT抗衡的产品。最新方案是让Siri具备抓取并整合全网公开数据的能力。内部测试显示,过去半年其聊天机器人性能突飞猛进,部分高管认为已不逊于最新版ChatGPT。
这一布局暗藏商业考量:若将自研聊天机器人整合进Siri,可降低对谷歌搜索的依赖——目前Alphabet每年支付200亿美元维持其Safari默认搜索引擎地位,这笔交易正面临美国反垄断审查。与此同时,苹果对另一项延期推出的AI功能也寄予厚望:通过Siri深度对接iPhone应用,实现更精准的语音控制。这不仅能让年收入200亿美元的App Store业务在聊天机器人时代保持竞争力,更能避免应用生态被AI完全取代的风险。
据苹果内部人士透露,将于2025年6月WWDC发布的下一代iOS系统,将着重升级现有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并新增AI电池优化、虚拟健康教练等特性。不过,此前承诺的Siri重大升级可能不会重点展示,正式上线仍需数月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苹果计划在营销中将Apple Intelligence与Siri品牌进行切割——这等于变相承认Siri的负面形象已拖累公司AI战略。
另一个变化是:苹果将基本不再在新功能正式发布前几个月就宣布新特性。
Siri最初的联合创始人基特劳斯(Kittlaus)仍对AI版Siri充满期待:“所有大模型公司都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助手,而苹果从2010年就开始钻研这个领域。”他认为,只要为Siri“换装智能大脑”,凭借其内置入口和品牌认知,完全有机会重夺市场主导权。
来源:彭博社

(文:智东西)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