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刚被OpenAI收购,Windsurf就发了个自己的模型

文章转载自新智元」

5 月初,OpenAI 同意以 3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Windsurf。

AI 编程热门公司 Windsurf 又有了新的动作。Windsurf 发布了其 AI 编程模型SWE-1。官方介绍称,SWE-1 针对整个软件工程过程,而不仅仅是编码任务。

SWE-1 的核心关键为流动感知(Flow Awareness),涉及到软件开发过程的全流程,强调实现模型和人类之间「自然交接」:AI做一部分,用户校正,AI再继续,形成顺畅衔接。
SWE-1系列包含三个模型:
  • SWE-1:具备与Claude 3.5 Sonnet类似的工具调用推理能力,但运行成本更低。在推广期内,所有付费用户可免费使用。

  • SWE-1-lite:一个更小但质量更高的模型,全面取代Cascade Base,对所有用户(包括免费用户)开放。

  • SWE-1-mini:更小、更快,专为Windsurf Tab中的低延迟被动体验而设计,适用于所有用户。

目前,SWE-1 模型已在 Windsurf 中上线,用户可以免费使用。


Founder Park 正在搭建「AI 产品市集」社群,邀请从业者、开发人员和创业者,扫码加群: 

进群后,你有机会得到:
  • 最新、最值得关注的 AI 新品资讯; 

  • 不定期赠送热门新品的邀请码、会员码;

  • 最精准的AI产品曝光渠道



01 
AI编程发展「快闪」
近几年,「会写代码」的模型取得了巨大进步,已经能从简单的自动补全发展到一次性构建出完整的小型应用。
但这种能力仍然存在明显的上限:
其一,软件开发不仅仅是写代码。
开发者要做的事情远不止编码,还要操作终端、获取知识、调试产品、理解用户反馈等。因此需要的是更全面的模型,能覆盖整个开发流程。
其二,工程过程是跨阶段的、持续变化的。
目前主流的基础模型仍然是基于「代码能否编译」和「是否通过单元测试」来训练的。但现实中,这只是更大工程任务中的一小部分。
真正需要的是能处理「尚未完成的状态」、理解模糊目标的模型。

否则,即使模型写出了能运行的功能,后续维护与扩展性可能会非常差。

因此,仅仅提高「写代码」的能力,无法真正提升整个工程效率。需要打造的是支持完整软件工程流程的模型——简称SWE模型。


02 

SWE-1的开发过程

SWE-1的开发灵感来自广受欢迎的Windsurf编辑器,构建了全新的数据结构(共享时间线)和训练方法,能够理解未完成的状态、长周期任务以及多种交互界面。

其初衷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方法做出一流性能的模型。

SWE-1是这个目标的第一个验证成果。

在整体表现上,SWE-1接近最前沿的基础模型,在多个维度上超过了所有非前沿模型和开源对手。可以通过离线评估与线上实测两种方式进行验证。

离线评估

评估将SWE-1与Anthropic系列(Cascade中使用最频繁的模型之一)以及Deepseek、Qwen等主流开源模型对比,主要有两个基准测试:

  • 会话式SWE任务基准

从一个正在进行中的Cascade会话中截取,任务尚未完成。评估模型如何响应用户的下一步请求,打分标准综合考虑帮助程度、效率、正确性以及目标文件编辑的准确率。这项测试关注模型在「人机协作」环境中的表现。

  • 端到端SWE任务基准

从会话一开始就评估模型是否能完全独立解决问题,并通过一组单元测试。得分基于测试通过率和专家打分。这项测试衡量模型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

评估结果表明,SWE-1在这些任务上接近顶级实验室的前沿模型,远超中等体量和开源的对手。虽然还不是绝对领先,但非常有潜力。

线上实测(生产实验)

Windsurf有大量用户,因此也通过盲测实验评估真实使用中的表现。

Windsurf将用户分组,分别使用不同模型,在不告知模型类型的前提下观察行为和效果。

Windsurf主要看两个指标:

  • 每位用户每天接受的代码行数

即Cascade编写、用户实际接受并保留的代码行数,反映模型的实际帮助程度、响应质量和用户粘性。

  • Cascade代码贡献率

对于被Cascade修改过的文件,模型所做的代码改动所占比例。这是一个反映模型「主动性」以及「用户信任程度」的指标。

SWE-1专为Cascade场景设计和优化,因此在这些指标上表现几乎是行业领先,效果优于所有非前沿模型。

其他模型分析

你可能在上面的图表中注意到SWE-1-lite,这是SWE-1的中型版本,使用相同训练方式,在非前沿模型中表现最佳,现已取代Cascade Base,向所有用户开放。

Windsurf还开发了SWE-1-mini,体积更小,速度更快,适用于Windsurf Tab这种对延迟要求极高的被动预测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起点。

Windsurf不仅希望赶上最前沿实验室的水平,最终目标是全面超越它们

Windsurf坚信自己已经具备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引擎,并将持续加大投入。


03 
流动感知系统(Flow-Aware System)

Windsurf提到SWE-1的灵感来源于Windsurf编辑器。

关键在于Windsurf独特的设计理念:流动感知(Flow Awareness)

什么是流动感知?

Windsurf打造的Windsurf编辑器实现了用户与AI的「共识时间线」:AI的每一步用户都能看到并干预,反过来,AI也能理解并跟进用户的行为。

这种「共享时间线」的感知能力,Windsurf称之为Flow Awareness(流动感知),也因此Windsurf一直把这种人机协作的体验称为「AI flows」。

为什么流动感知很重要?

因为短时间内,没有模型能完全独立完成所有开发任务。

流动感知允许模型和人类之间「自然交接」:AI做一部分,用户校正,AI再继续,形成顺畅衔接。

借助共享时间线,Windsurf可以持续追踪当前模型的能力边界,观察哪些任务需要用户介入、哪些能完全自动完成。

这是SWE-1能快速成长为当前水平的关键原因之一。

共享时间线在Windsurf中的演进

构建共享时间线是Windsurf许多功能背后的核心理念:

  • 初代Cascade就支持「你在编辑器改完内容后输入continue,AI就能继续理解你改了什么」——这是对编辑器的感知。

  • 后来Windsurf加入了终端输出感知——AI能理解你执行命令时出现的错误。

  • Wave 4中加入了「预览」功能——AI开始理解你看到的前端组件和错误。

  • Wave 5和 Wave 6中,Tab增加了对终端命令、剪贴板内容、IDE搜索内容等的感知。

这不是一堆随机新功能,而是Windsurf构建「最全面软件工程时间线」的一部分。

即便使用的是通用模型,只要Windsurf记录和利用好了这些上下文信息,AI的表现就会大幅提升。

而现在Windsurf有了自研的SWE系列模型,这个正反馈循环将真正开始加速:模型能更好地理解时间线并参与其中更多部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SWE-1只是开始。它是由一个小而专注的团队打造的,利用Windsurf在产品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展示了Windsurf完全有能力打造接近最前沿的模型。

未来,Windsurf将持续改进SWE系列模型,在保证低成本的同时不断提升性能,让开发者能用Windsurf构建更大、更强的软件项目。

随着SWE-1的发布和OpenAI对Windsurf的收购,AI编程工具正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从简单的代码补全到全面的工程协作,AI正在深刻改变软件开发的方式。

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如何利用这些新工具提升开发效率,将成为他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文:Founder Park)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