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用AI智能体这个赛道,一夜走红的Manus与百度前高管景鲲创业推出的Genspark正在成为热门的全球化AI项目。
融资进度层面,Genspark幕后公司MainFunc在2024年曾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2025年3月又对外宣布筹集到1亿美元A轮融资;今年4月份,消息称硅谷风投Benchmark领投了Manus中国母公司Butterfly Effect的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额达7500万美元,让Manus的估值达到了近5亿美元。
资本加持之下,双方正在产品应用层面加速进行新功能开发展开市场竞逐。
近日,Manus先后推出了数据分析师、思维导图等应用示例,Genspark则上线了AI表格和AI幻灯片创作功能,双方都在积极测试市场应用的爆点究竟是什么。
不过,两个平台在功能上有一些相似和趋同的对垒,对于市场的新鲜感刺激目前并不显著,有时候也因售后服务跟不上而被网友吐槽。通用AI智能体概念的火爆到市场实际应用爆发之间,可能还有一段坎坷的路要走。
Manus官方的风格是乐于展示一个个具体使用案例,告诉用户这个平台又能做什么了。最近更新的示例之一是数据分析师功能,Manus可以把复杂且枯燥的表格,包含多个文件的压缩包和分散的网络数据等转化为一些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等直观的可视化呈现方式。
例如,来自亚马逊评论的产品见解、根据NBA比分对球员表现进行可视化、根据价格数据预测房价的机器学习模型等等,任何数据,无论格式或结构如何都会转化为个人和专业用例的见解,进而可以轻松做出基于数据的决策。
另外的一项示例是将复杂难懂的文档转化为清晰的可视化思维导图呈现。
例如,有用户给Manus一份斯洛文尼亚语行政程序法的PDF文件,并要求提供直观的解释,Manus生成的图表和导图能清晰地显示行政程序的进程、一审和二审的划分(上诉法律程序的步骤)以及所有上诉的可能性。
并且对于每张图表都准备了详细的解释,阐明了程序的各个阶段和相关法律条款。
还能借助AI分析长篇大论的金融政策。例如有用户上传“2024-2025年消费税政策”(哈里亚纳邦的税收规则)的PDF时,Manus通过创建了一个包含15张思维导图的视觉参考指南,将复杂的政策文件分解为易于理解的视觉效果。
每个思维导图都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政策中的特定主题,使复杂的信息变得易于理解和参考,最后还能将结果发布为网站,以方便更多人查看和分享。
不过一如开始在国内需要邀请码才能用那样,现在的Manus服务扩容似乎仍然不够,把不少外国用户的胃口也吊得难受。
有网友表示已经在候补名单上等了太久,有时候,这些官方酷炫的动态不但不能激起兴奋感,反而会让人心生怨恨,也有网友回应称曾经访问过……但并不值得等待。
还有的用户反馈称平台挺棒,结果也很快,但积分用得太快,价格太贵了。这也折射出Manus等类似智能体的一个短板,由于没有自己的大模型,服务价格只能跟随大模型厂商的定价而来,可能还要加入一些自身开发成本增涨到更贵的服务价格水平。
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日常用Manus产出的内容成果能不能够覆盖使用它的成本是个事儿,毕竟一款能够广泛应用的AI产品,不仅要功能体验好用,也要有足够的性价比才能降低使用门槛,大规模使用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跑通。
Genspark团队的发布风格跟Manus风格截然不同,该团队会聚焦一些集成功能的推出,例如AI表格、AI幻灯片。
电子表格是跨行业数据跟踪、管理和分析的基本工具,但目前搜索相关数据、创建、填充和分析电子表格的活儿仍然主要依靠手动操作。
Genspark AI表格致力于改变数据搜索和分析的方式,消除繁琐的数据发现、录入和公式编写过程,同时增强用户从网络和自身文档中获取有意义洞察的能力,从官方的演示视频看,还能基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进行连续提问,得出分析结果。
AI表格对常规表格工作流程进行了5方面改进:
1、只需查询即可获得数据丰富的电子表格,AI会自动搜索并编译完整、填充内容的电子表格,无需再从空单元格手动开始搜索和输入数据;
2. 自动化完成数据收集和组织,并将其智能地组织成结构化表格;
3、无缝文档转换,Genspark几乎可以导入任何文件(PDF、Word文档、现有电子表格,甚至包含表格的图像),并将其转换为智能AI Sheets。
4、智能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跟Manus类似,Genspark也打出了”AI数据分析师”的牌。
不过相比Manus的优势在于,Genspark采用的混合代理框架可以协调八个以上不同的LLM模型,支持多模态,然后可根据用户需求完成任务的分配,所以这个AI表格还能帮忙批量生图。
关于AI幻灯片,用户只需输入一个主题即可进行PPT生成,或者喂给AI一些相关资料,如PDF、Excel电子表格、Word文件等,Genspark便会根据资料进行数据内容分析整理,然后生成图表做到演示文稿里。
值得一提的是,还支持通过指令对生成的PPT进行逐页的优化调整,在各种资料之间来回翻看提炼信息制作PPT的日子可能要结束了。
Genspark官方在社交平台也展现了自身的发展速度。在过去1 个月,发布了3款产品(Genspark超级代理、AI幻灯片、AI表格),实现2个里程碑(9天内获得了1000万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1个月时间则达到了2200万美元规模),景鲲发帖称Genspark可能是有史以来ARR增长最快的初创公司。
不过,Genspark的服务也有待改进,来自reddit社区的一位用户吐槽支付了44个AI生成的课程视频(总计约200美元以上),所有视频都已成功完成后突然通知“无法传输”文件给到用户本地留存,联系客服也无人回应解决,吐槽这“不仅仅是糟糕的客户服务,还存在欺诈行为”。
就目前来看,无论是Manus还是Genspark,两个平台都在极力给市场和消费者营造一个通用AI智能体在实际应用中的理想状态,但问题在于,把用户的期望值抬升到高位之后,能不能用好的产品体验和售后服务承接住是个关键,打造好早期用户的服务口碑,可能要比追赶着上更多眼花缭乱的功能更重要。
随着AI智能体技术从 “AI工具” 向 “自主生产力” 进化,多模态智能体将能够融合图像、语音、文本等多种模态的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自然的交互体验。
目前,谷歌、OpenAI、微软等在AI智能体领域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在算力储备、技术研发、数据积累、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中国市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国内科技巨头也在AI智能体领域进行了深入布局。
市场竞争业态的终局目前很难预料,做通用大模型的头部企业基本都在纷纷布局多类AI智能体应用,将各类AI应用进行内化组合,而AI智能体创业公司的优势则在于能把多家先进模型融合到一起提供整体的产品功能输出,集各家优势之长。
2025年被视为AI智能体的商业化元年,Manus和Genspark谁会成为领跑AI智能体赛道的第一个独角兽可以拭目以待。
(文:头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