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出货量累计超1500台!是什么原因让伟景智能成为量产落地领跑者?

2025年3月初伟景智能拿下成功拿下68台人形机器人订单,累计交付数量破千台,这在人形机器人企业当中并不多见,与其他品牌不同,伟景智能并不追求炫技表演,而是从商业化底层需求出发,锚定农业、家庭、工业等场景转型需求,稳扎稳打,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代表企业。


总出货量超1500台 伟景智能聚焦三大业务板块


近日,伟景智能CEO董霄剑在第二届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大会上,接受了机器人大讲堂的独家专访。董霄剑表示:目前,伟景智能人形机器人总出货量已突破1500台,今年销量有望再创新高!伟景智能不是一家炒概念的公司,我们的所有的产品都是以商业化为导向,伟景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是经过充分验证且稳定可靠的,保证客户拿到我们的产品,开箱即用!



伟景智能自2016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机器人和立体智能视觉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凭借在3D立体视觉领域的技术积累,2024年,伟景成功申请了17件人形机器人相关专利,目前晓唯人形机器人已进入苹果园、西红柿等农业采摘场景中进行使用。




伟景

的人形机器人客户主要分布在农业、家庭和工业三大领域。董霄剑强调:我们非常看好农业采摘市场的潜力,并致力于打造农业采摘第一品牌。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也将迎来巨大机遇。此外,工业组装领域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也是我们重点拓展的方向。


不搞花拳绣腿伟景机器人注重产品化概念 追求落地实用性


当前,人形机器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但就出货量分布而言,科研赛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一现象背后,主要源于科研领域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目前科研场景中的人形机器人存在两种典型应用模式:


其一,作为算法开发载体。由于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下游应用场景尚未完全清晰,开发者在购置人形机器人后,往往需要基于其硬件平台开展算法研发,通过不断迭代优化,探索适合该机器人的落地场景。这一过程本质上是技术驱动型探索,目的是通过算法突破挖掘机器人潜在应用价值。


其二,作为本体学习工具。部分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或技术爱好者将人形机器人视为研究本体结构、运动控制、感知交互等技术的实验平台。他们通过拆解、编程、调试等操作,深入挖掘机器人硬件功能边界,推动底层技术进步。此类应用更侧重于技术原理研究,而非直接面向商业化落地。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先行、场景滞后”的问题董霄剑指出:伟景从一开始就强调产品的实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成本效益。我们不是为了投资而去做事情,而是为了真正满足市场需求而去做事情。我们始终将产品化放在首位,确保每一款机器人都能在实际场景中发挥最大效用


落地的本质在于技术的核心驱动能力,伟景提出的Nature Learning框架晓唯人形机器人迭代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让机器人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自主学习和进化,从而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



Nature Learning概念由伟景智能2018年提出,其核心在于通过双目立体视觉系统(ViEye)和自然学习(Natural Learning®)技术,使机器人能够在无需大量标注数据的情况下,基于真实场景的交互数据快速理解环境语义、建立物体空间关系模型,并自主优化行为策略。该技术强调前端的实时计算能力,弱化对云端计算的依赖,以实现更高效的三维空间感知和决策能力。



工业分拣为例,搭载该技术的机器人可通过立体视觉实时感知工件三维形态,结合动态路径规划算法,无需人工预设规则即可完成复杂抓取任务,且在面对新品类工件时,仅需数分钟交互学习即可完成技能迁移。



董霄剑表示:“我们的机器人不仅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操作,还能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能力。这种自然学习与进化能力将是我们未来竞争的重要优势。


董霄剑透露,Nature Learning框架并不依赖于英伟达显卡技术,这也是目前伟景机器人与其他人形机器人厂商最大的不同。晓唯人形机器人已经构建了一整套自研体系,涵盖从本体、算法到模型的一站式部署。因此,伟景人形机器人更像是“iPhone”一样的独立生态体系。



董霄剑强调,伟景在机器人研发方面坚持自主研发路线。从立体视觉系统到灵巧手设计,再到控制系统和驱动程序,全部实现自研董霄剑表示:“我们的机器人售价不能高于20万元人民币,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定下的目标。通过自主研发,我们确保了技术的可控性和成本效益,为客户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不认同积累操作数据 机器人认知数据才是开启智能化的关键一环


数据是驱动具身智能技术迭代的关键所在,但对于数据本身,目前产业也存在一定的分歧,部分企业认为,通过百台机器人并行采集的多模态数据(视觉、触觉、力反馈等)构建超大规模训练集,能够优化算法在复杂场景中的泛化能力。


针对操作数据的积累,董霄剑表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对于人形机器人而言,数据的核心不在于海量的操作数据积累,而在于对机器人认知能力的构建。董霄剑指出,机器人工作的场景往往相对单一,因此不需要通过大量的现场操作数据来训练。相反,他更看重的是机器人对基本物体和场景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导入设计图纸等结构化数据来实现,而非依赖于现场的实际操作数据。



目前伟景机器人通过其自研的立体视觉系统和自然对话能力,已经能够很好地应对大多数工作场景。这些能力并非依赖于大量的现场操作数据,而是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模型来实现的。在董霄剑看来,过度依赖操作数据来训练机器人可能会走入歧途,因为这种方法往往忽视了机器人本质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此外,董霄剑还特别提到,伟景在工业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立体相机数据,这些数据为机器人的认知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认为,这些数据已经足够支持机器人完成大多数工作任务,而无需额外收集大量的现场操作数据。因此,在数据构建方面,伟景更注重的是数据的质量和有效性,而非整体数量。


伟景智能5月开启小规模生产计划 年产量300-500台


对于人形机器人规模化生产的问题,董霄剑表示,伟景智能计划从2025年5月开始小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300至500台。这些机器人将主要用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寻找和克服,为下一代中型批量生产打下坚实基础。董霄剑强调: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收集市场反馈,持续优化产品性能,确保每一台机器人都能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目前,伟景已针对晓唯机器人开发了多个形态的产品,包括小型轮式复合人形机器人、履带式人形机器人,以及双足人形机器人等不同版本,满足客户对于不同场景的实际需求,董霄剑特别强调,伟景智能交付给客户的量产人形机器人,能够达到开箱即用,能力复现,并且无需在客户落地场景下进行长周期训练和学习。


目前,伟景的客户已经遍布亚洲、欧洲、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董霄剑表示:“公司非常重视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即便面临中美贸易的高关税问题,伟景智能依然看好国际市场。就目前来看,伟景3D立体相机的技术与价格优势是国际品牌短期内难以超越的。美国康耐视售价高达十几万人民币的3D立体相机,伟景的相机仅需15000元,即便是面临100%以上的关税。伟景智能依然能快速开拓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


结语与未来:


董霄剑认为,伟景机器人不能是被遥控的,机器人必须具备完全自主的工作能力这种自主工作能力包括自主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和执行任务等。只有这些问题被解决了,人形机器人才能在商业应用中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伟景智能致力于为客户交付具备多功能、自主操作、实用性、低成本、安全稳定性、易维护的人形机器人,能够落地真正执行工作任务,从而客户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机器人大讲堂)

发表评论

×

下载每时AI手机APP

 

和大家一起交流AI最新资讯!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