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开一家纯套壳公司!

有人公然宣布创办「套壳公司」!

还毫不掩饰!

不知羞耻!

最近,一位名为 signüll 发文声称:我宣布创办一家全新的「套壳公司」

这并不是开玩笑,更不是遮遮掩掩,而是堂堂正正地宣布:我们就是要套壳

这位勇士直接表明:

「我们毫不掩饰地拿现有的基础模型,把它们包装成全新的体验。不需要借口,不需要羞耻——套壳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相信真正的价值在于界面、工作流程和体验。」

他最后一句话道出了核心:「套壳本身就是产品」。

套壳也能创造价值?

这一声明引发了科技圈的热烈讨论。

毕竟在AI大模型时代,大家都在争相推出自己的基础模型,而这位仁兄却宣称要走完全相反的路线。

有人可能会嗤之以鼻:

「这不就是拿别人的成果换个皮肤来卖吗?」

但细想一下,这不正是无数成功的科技公司一直在做的事情吗

Arnab Ghosh 直接点出了本质:

所有人类工具和技术本质上都是人类思维及其创造力的一层包装。

OCMfer 则指出了商业规律:

一旦技术被充分商品化,用户体验就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而 nairrator 则从应用角度分析:

这绝对是未来的方向,有太多专业领域可以应用AI,而不仅仅是聊天应用。

套壳的艺术

那么,什么样的「套壳」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呢?

internetVin 指出了关键:

「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会有许多有价值的公司和产品,本质上只是这些基础模型的表达方式?比如工作流工具或新界面?」

signüll 的回答简单明了:「绝对如此。」

事实上也是如下,技术虽然很重要,但如何用技术与人交互才更重要

想想看,同样是GPS技术,为什么Google Maps能比早期的导航软件更成功?因为它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AI——

大模型本身可能很强大,但如果没有好的「套壳」,普通用户无法有效地利用它。

而ChatGPT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 ChatBox 的套壳。

只不过是 OpenAI 自己套自己而已。

但实际上你可以去套任何其他模型、服务、API,套一切!

见前文:Manus 不过是对模型的套壳——

一切皆可套!

一切皆为套!

套壳的未来

而这种「套壳」模式的未来会怎样呢?

Gaurav 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构想:

我们需要一种极轻量级的、与模型无关的接口,能在某种程度上在本地保存用户的记忆,并插入不同模型进行推理。模型需要与这种额外的上下文无缝协作。是否有可能创造一种更好的架构,以不同方式注入提示和上下文?有点像PC那样简单地更换处理器。

这听起来像是在描述一个「操作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应用。如果实现了,这将彻底改变我们与AI交互的方式。

Sean 则宣布自己已经行动起来:

下周我就要推出我的第一个套壳产品。iOS应用。

甚至有人提出了更大胆的想法。一位用户表示:

杀手级应用 — 手机之间的同步或近乎同步的语音翻译,与AirPods配合使用。我看到苹果正在开发这个功能 — 这将在全球范围内改变游戏规则,让说不同语言的人能够同时进行真正的对话!

「套壳公司」的挑战

当然,开设一家纯「套壳公司」也面临诸多挑战。

有不少人询问如何参与或支持这一项目,但同时,也有人提出了各类花式问题。

Amathist F.G. 调侃称:

科技兄弟们发现了时尚行业。

Team oooo 则幽默问道:

但我能否再套一层你的壳呢?

好家伙!

套壳的套壳……

无论如何,虽然在当前阶段,技术创新仍然重要,但signüll 的大胆宣言也提醒我们,体验创新同样重要甚至更加关键

如 Sebastian 所重复的:「套壳本身就是产品」。

这好比iPhone的成功。iPhone并非发明了触摸屏或移动互联网,而是将这些技术包装成了一个令人惊艳的用户体验。

或许,AI 的「iPhone时刻」也将来自一个精心设计的「套壳」。

你怎么看?

(文:AGI Hunt)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