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发布意义重大。2024年下半年以来,业界开始意识到人形机器人的落地需要“上肢”能力牵引,特别是2025年春节后,灵巧手已成为最受关注的细分赛道。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380亿美元,浙商证券测算2030年灵巧手全球市场约568亿元。在这个万亿级赛道上,中科硅纪的十年积累和技术突破,正成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的快速超越和持续领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软硬协同:打破“有手无脑”的困局
“灵巧手必须足够‘心灵’才能‘手巧’。”这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具身智能的核心挑战。作为国际上稀缺的长期将“硬”(灵巧手)和“软”(AI算法)深度结合的团队,中科硅纪在类人灵巧操作具身智能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包括通用抓取、功能性操作、人机物体交接、人机融合操作等领域最全的灵巧手具身智能算法体系。团队近期在机器人顶级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T-RO)上连续发表两项突破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人和机器人之间的类人双向反应式物体交接,以及多种构型灵巧手对多样化工具的功能性抓取操作。
这些技术创新解决了之前传统灵巧手面临的核心难题。通过基于精细化手-物接触表示的仿人灵巧手功能性抓取生成框架DexFG,仅需少量人类示教数据,就能实现多种构型灵巧手对多样化工具的类人功能性抓取操作。这种方法不依赖昂贵的传感器和复杂力反馈控制,相比同类产品,集成部署更快,且成功率、容错率和效率均有大幅提升,制造成本却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是,中科硅纪构建了完整的“算法-部件-整机-应用”技术体系。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让灵巧手拥有自主感知、理解和决策能力,能够像人一样根据工具形状、类别及使用目的来选择抓取方式。这种软硬协同的创新模式,让机器人真正实现了从“能用”工具到“会用”工具的跨越。
▍从穿针引线到搬运重物:每只手都有自己的专长
在硬件产品上,中科硅纪展现了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与行业普遍存在的同质化竞争不同,其四款智能灵巧手产品各有侧重,每个产品都有明确的应用定位和技术特色,精准覆盖了从高端研发到规模应用的全部需求。这种差异化策略让它们在市场上形成了清晰的产品矩阵,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参数堆砌。




Casia Hand-H类人自由度灵巧手凭借21个驱动控制25个自由度的设计,实现了堪比人手的灵活度。12×8阵列指尖触觉传感器和5公斤负载能力的配置,使其能轻松完成穿针引线、调制咖啡等精细操作。这款产品主要面向高端科研和技术验证需求。
Casia Hand-L通用智能灵巧手提供两种配置选择。L1版本采用7驱动15关节设计,实现15公斤负载;L2版本12驱动12关节,负载提升至20公斤,这种基于用户最为关注的负载和价格差异化策略,使产品能够满足更多的需求场景,也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Casia Hand-S高速自适应灵巧手的亮点在于最大720度/秒的超高手指关节速度确保了作业效率,独特的机械自适应结构无需复杂传感器就能自动调节抓取力度。快速响应的设计让它在高节拍的生产线上游刃有余。
Casia Hand-G三指灵巧手则采用4个主动自由度配合被动自适应结构,5公斤负载能力,手指关节速度超过180度/秒,将成本控制在极具竞争力的水平。
▍整机产品:聚焦真实场景需求,让机器人真正干活
智能灵巧手是核心部件,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则是面向实际应用的完整解决方案。中科硅纪推出的三款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品,直接瞄准了当前最迫切的场景化应用需求。


“无际”具身智能机器人专注于工业场景的多样化需求。它能够完成从地面到两米高度的全范围作业,既可俯身抓取地面的各种物品,又可升至高处完成空中任务。头部和腰部的俯仰功能配合Casia Hand系列灵巧手,让它能够自主操纵各种工具,在各种工业场景中完成高速抓取、零部件搬运及装配等复杂任务。全身49个自由度的配置和4套RGB-D相机的360度全方位感知能力,确保了它在复杂工业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
“无畏”具身智能机器人则是为极端环境而生。在排爆、生化核危险物处置等高风险场景,它成为了生命的守护者。可选配的多种运动单元(标准履带、双摆臂履带、四足、无人机等)让它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自主智能操作或人机遥操作双控制模式供选择,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同时最大程度确保了操作人员安全性。
“无忧”具身智能机器人瞄准公共服务、家庭服务、养老助老等民生场景。相比工业应用,服务场景对机器人的安全性、友好性有更高要求,“无忧”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人机交互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构建生态:降低行业应用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中科硅纪的布局不止于核心产品。通过数据采集与动作捕捉系统、六轴/七轴仿人臂、训练场等配套产品,他们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具身智能生态。
数据采集与动作捕捉系统包含全身动作捕捉、上肢运动追踪、手指动作采集等多个模块,可广泛应用于技能学习、人机交互研究、动作重定向、数据采集与标注、虚拟现实交互等场景,为复杂操作任务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可成为实现机器人模仿学习和遥操作的核心工具。

训练场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软硬结合的仿真环境,构建了从物体适应、工具使用到人机协同的三阶段技能学习体系,实现机器人对“环境、对象、任务”的泛化和适应能力,让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在不同场景中灵活应对各种操作挑战。
这种生态思维的价值在于降低了整个行业的应用门槛。例如数据手套让普通工人能够直接“教会”机器人新技能;训练场系统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加速技能开发;标准化的仿人臂为集成商提供了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当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这个生态,网络效应将创造出远超单一产品的价值,带来规模上的迅速放大。
▍中国优势: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灵巧手市场的爆发并非偶然。正如业内共识:“机器人是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而灵巧手则是机器人的最后一厘米。”没有灵巧手的操作能力,机器人永远只能做简单重复的工作。
中国在这个赛道上展现出独特优势。首先是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从3C电子装配到汽车制造,从物流分拣到特种作业,每个场景都有巨大的智能化升级需求。
其次是快速成熟的供应链大幅降低了成本。电机和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价格从六七年前的近2000元降到现在的500元以内,未来还将继续下降。这种成本优势让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力。
第三是技术创新上的系统性突破。中科硅纪团队十多年的技术积累,特别是软硬协同的创新路径,形成了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中科硅纪对标国际巨头特斯拉,双方都认同“上肢”能力的关键作用。不同的是,中科硅纪采用了更加灵活的策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优化配置,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追求成本和可靠性的最优平衡。
从业务结构看,中科硅纪已形成部件产品、整机平台和解决方案的多元化布局。目前,智能灵巧手系列产品已实现小批量生产和对外销售,客户涵盖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相关产品也已在商业服务、工业装配、物流仓储等领域开展测试和应用试点。所有产品均已在京东线上店铺”中科硅纪Flagship店”正式上架销售,基于目前的产品产能缺口和未来产能需求规划,公司已与具有国际领先制造能力的上市公司建立合资公司,并通过部分产品自建生产线等方式,以此更好地支撑市场需求。
▍万亿赛道的序幕刚刚拉开
中科硅纪的发展轨迹,映射着中国具身智能产业的成长路径——从技术跟随到并跑竞速,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性创新,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在这个万亿级赛道上,全球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当AI获得“理解”能力后,下一步必然是赋予它“行动”能力。智能灵巧手,正是连接数字智能与物理世界的关键桥梁。
具身智能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国内多家实力企业正在深耕这一领域,各具特色的技术路线正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8月8日起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将成为观察这一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中科硅纪等技术领先企业将在大会期间展示技术成果并推进商业化落地,这预示着具身智能正加速从概念走向现实,并最终开启机器人硅基生命新纪元。
机器人大讲堂将持续追踪具身智能领域的关键突破和产业进展。在这场技术变革中,中国力量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文:机器人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