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落幕的WAIC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天链机器人携人形机器人T1pro、复合机器人WC1、WC2、超轻量协作机器人及谐波减速机+超轻量一体化关节等机器人零部件亮相。7月30日晚间,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川机器人”835015)就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华安证券于7月25日签署了《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与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之辅导协议》,四川证监局于7月30日对辅导备案材料予以受理,公司自2025年7月30日开始进入辅导期。

近期,人形机器人企业正在密集奔赴资本市场,年内至少已有13家机器人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川机器人是继宇树以来,第二家进入上市辅导的人形机器人相关公司。
▍核心业务与优势能力一览
川机器人成立于2012年7月,位于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2015年年底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现为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协作机器人、复合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机器人技术服务和行业化解决方案的公司。其拥有各类检测、加工设备,具备完善的研发试制能力,同时公司还具备自研生产设备的能力,是西南地区首家推出人形机器人整机并实现应用落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近十四年来,公司由胡天链率领,斩获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冠军、国际亚军及技术奖,通过持续开展自主创新,公司共有员工近两百人,其中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约40%,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研发人员的95%以上,硕士及博士员工占研发人员的15%以上。公司总专利及软著数近200项,其中发明专利75项,形成坚实的技术壁垒。

从当前业务上看,川机器人主要提供高科技、低成本、质量可靠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以及基于机器人本体的智能制造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仿生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生产与应用。在具体产品上,川机器人主营谐波减速机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协作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川机器人的谐波减速机主要用于SCARA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未来公司致力于重点构建以人形机器人为主导、以谐波减速机为支撑、以超轻量协作机器人、一体化关节、轴承耐磨强化涂层技术等为新增长点的产品布局。

机器人大讲堂获悉,该公司还在人形机器人高集成高功率密度关节组件技术上有着一定创新性,其通过对减速机、电机、驱动编码器等拓扑结构优化研发,创造性地将伺服电机内嵌于减速机内部,并且优化了减速机扭矩、刚性、润滑与效率,优化了伺服电机功率密度、编码器小型化等,从而实现人形机器人高集成、高扭矩、高功率爆发关节组件技术,综合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出货量实际表现不佳。
2024年财报显示,人形机器人是其主要在研项目,已开发出超轻量化和高拟人化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人形机器人T1pro,该机器人身高160cm,体重43kg(含电池不含皮肤),基于整机强度–硬度优化与关节应力–应变分析优化的超轻量化本体设计、基于人体骨骼主体支撑结构与超高71自由度的高拟人化设计,基于人类专业舞蹈与体操肢体活动范围的高运动能力设计,其髋关节采用独特的双动力差速结构,集成2套减速电机,综合力矩达到450N.m,使得躯干负载能力达到140kg,实现了超轻量特性,目前已被成功推广交付到客户的应用场景进行测试。

川机器人一直致力于让机器人进入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研发层面,公司对机器人大讲堂表示,其已经进行了协作机器人的硬件和软件基本测试,成功运行于公司理疗机器人和复合机器人,同时推广到客户的应用场景进行测试,优化设计工作基本结束。未来将继续保持初心,加快推进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一体化关节等核心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及基于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落地上倾注更多力量,使人形机器人实现稳定行走,并开展实际场景的应用开发与拓展。
在技术层面,公司尝试让人形机器人继续进行深度学习和模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意图,更准确地执行任务,并在与人类的交互中不断学习和改进;在行业层面,公司还尝试推动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保证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推进人形机器人等技术在工业、军工、民用领域的落地,推出更多从“实验室”到“应用端”的产品。

▍机遇与隐忧
川机器人位于四川省,该省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发展,近年来相继出台《四川省装备制造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四川省制造业标志性产品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进行仿生机械手、仿生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研制,并开展个人、家庭应用场景及医疗辅助、残障人士辅助、工业制造、安全监控等商用场景探索;并将人形机器人纳入10个未来产品之一,以成都、绵阳为双核,明确链主企业,绘制人形机器人产品图谱,加强规划引领。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月,川机器人公告称,2024年,四川省首批遴选“60+10”个标志性产品(60个标志性产品+10个未来产品)予以培育推进,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入选10个未来产品,列为首批标志性产品链主企业(单位)名单。
但从财务数据来看,川机器人的营收规模并不大。2022年—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382.92万元、2139.26万元和2991万元,营收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2.03%。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3.51万元、-1867.93万元和-1427.32万元。此外,川机器人2015年—2024年期间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仅新三板挂牌前的2014年盈利36.63万元。
同时天链机器人尚未盈利且现金流为负,毛利率不及3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44万元、-908.84万元,且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负值,公司总市值不足10亿元,尚未满足科创板上市的财务、市值等标准,这意味着公司的市值及财务等指标暂不满足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条件,存在可能无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风险。
天眼查数据显示,在2015年年底新三板挂牌前,川机器人就完成了两轮融资,均由金慧丰投资独家领投。新三板挂牌后,川机器人分别于2016年7月12日和2022年4月1日完成了2395.3万元和1014万元两轮的定增,引入了国海证券、华源证券等机构投资者。目前,天链机器人无控股股东,实控人胡天链通过10个一致行动人协议控制(胡天链、吴健、陈刚、唐皇、蒋明、罗乾又、岳志斌、宋治慧、田荣、颜进合计持股48.53%),存在控制权分散风险,上市前理清股东关系是一个大工程。

川机器人有一定业绩增长预期。此前公司运营总监颜进介绍,零部件订单已经排至8月,人形机器人整机订单9月已约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还介绍,公司今年和明年会跟大客户有两个意向订单,其中包括大概1000台、总价值4亿元的人形机器人意向订单。启动科创板的上市辅导,主要为了规范企业,打一个提前量。
目前,川机器人已经与多家A股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在研发、生产等维度展开合作。例如就在7月25日,其与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和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推进机器人自动化制造与检测,推动机器人在制造企业的落地应用,天链机器人负责提供机器人应用技术支持、机器人在3C自动化检测、制程装备等行业的应用案例等。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目标,利用自身优势,共享市场资源和渠道,共同推进机器人自动化制造与检测,推动机器人在制造企业的落地应用,实现双方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
今年4月,川机器人还与冠盛股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由公司负责建立机器人轴承专用生产线,并根据天链机器人订单需求进行产能规划。双方合作后,冠盛股份与天链机器人共同布局高端精密轴承,天链机器人还尝试将其核心技术纳米耐磨强化技术赋能于冠盛股份车用轴承零部件领域,提升产品性能,同时冠盛股份将能为双方的产品提供稳固的全球渠道优势,加速产品全球市场的商业化落地,真正实现新质生产力转型。
(文:机器人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