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会吸奶、呕吐、成长的婴儿机器人,正在改变儿科医学 npj Robotics发表

你见过会吃奶的机器人吗?


不是开玩笑,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科学家真的造了一个会吸奶进食的婴儿机器人。


这个名叫BabyBot的软体机器人,不仅有仿生的嘴巴和舌头,还能人类幼崽一样吸奶、吞咽,甚至会呕吐。从新生儿的反射性吸吮,到6个月大宝宝吃辅食,它都能复制



最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器人还会长大——通过调整参数,它能模拟不同月龄婴儿的进食能力。早产儿吸奶无力?正常婴儿大口喝奶?对不同食物的反应和互动?统统都能模拟。


相关研究最近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合作期刊《npj Robotics》上。论文的作者包括来自EPFL CREATE Lab的博士生Benhui Dai(戴犇辉Josie Hughes教授,以及来自雀巢研究中心的合作团队。



为啥非要造个机器宝宝?真相了


你可能会出这样一个机器人,到底有啥用


答案很简单:研究真婴儿太难了。


人类的成长高度依赖喂养行为和口腔运动技能,这些技能对营养摄入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婴儿期早期,这些技能发展极其迅速。


但要研究婴儿喂养系统,面临巨大的伦理和实际困难。你总不能对新生儿做侵入性实验吧?而且新生儿的反应充满不可预测性,传统的计算机模拟、成像、生理测量和观察仪器,根本无法完全捕捉这些行为的复杂性。


所以科学家们想了个绝妙的办法:既然不能拿真婴儿做实验,那就造一个足够逼真的机器人婴儿。


BabyBot就这样诞生了。它拥有一个仿生口腔系统,可以像婴儿一样摄入食物,还配备了用于传感和控制的具身智能



具体来说,食物与口腔中的舌头和上颚相互作用,形成感觉运动控制回路。机器人口腔的舌头驱动和传感组件,包括硬腭和软腭,都基于人体解剖学设计。触觉信号通过硬腭传输到大脑,而软腭则会触发类似人类呕吐的条件反射。大脑对舌头的运动进行编程和调节,完成对各种食物(如液体和半固体)的摄入。


通过传感器的模块化设计、喂食频率的调整、神经反馈的控制以及各种动作的组合,机器人获得了成长的能力,能模拟从新生儿到6个月不同阶段的婴儿。


早产儿、正常宝宝、喂养困难…全都能模拟


BabyBot最厉害的地方,是它能模拟各种真实的喂养场景



先说新生儿的反射性吸吮。当奶嘴进入口腔时,会刺激硬腭上的触觉传感器,这种压力变化触发进食反射。舌头开始周期性压缩,不断将奶嘴压在上颚。如果物体接触并撞击软腭,呕吐信号就会上升,一旦激活呕吐反射,机器人所有运动立即停止。


早产儿的情况就复杂多了。早产儿或有喂养困难的婴儿通常表现出异常行为——只有微弱的舌头按压或频率失常的运动。BabyBot可以精确模拟这种状态:开始时主要进行舌头挤压运动,吸力较弱。虽然同时存在挤压和吮吸,但当它们没有有效配合时,就会发生错配,导致能量消耗增加但乳汁摄入不完全。只有掌握正确的频率时,BabyBot的表现才能与足月婴儿一样有效。


研究团队还测试了三种典型的喂养干预场景,看机器人如何识别和响应:使用过大的奶嘴、奶流速度过快、过早引入半固体食物。在这些情况下,机器人都会产生逼真的保护性反应,为没有经验的父母提供了安全的互动平台,让他们练习和改进喂养技巧。


更神奇的是BabyBot的发育过程。06个月,随着婴儿的成长,吸吮频率会增加,吸力更强,休息停顿次数更少。BabyBot可以通过编程模拟这些变化。研究人员将它的牛奶摄入量与真实婴儿数据对比,发现有相似的进食频率和效率,以及相同的发育增长趋势。



到了6个月以后,婴儿开始练习吃半固体食物BabyBot的认知架构展示了机器人如何通过舌头运动技能、多个传感器和神经控制与食物互动。传感器检测来自食物的刺激(触觉信息)和柔软机器人舌头的变形(本体感觉)。控制器作为大脑系统,通过接收和分析感觉反馈来决定舌头的机械反应。舌头运动针对不同的食物(果泥、豆腐、巧克力)进行调制。



说到巧克力,这里有个有趣的细节。虽然巧克力显然不适合婴儿食用(高糖且无法吞咽),但由于它在口腔温度下的融化特性,成了研究食物质地变化的理想材料。通过给机器人添加热量系统,研究人员可以了解食物质地与窒息危险和吞咽难易度的关系。



不只是医学突破,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BabyBot代表了软机器人技术在儿科医学应用上的重大突破。


这项创新最大的意义在于:为人工测试提供了一种安全、合乎伦理道德的替代方案。通过提供早期口腔感觉运动功能的实现、模块化体外模型,为儿科护理、进化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对临床实践来说,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相当广阔。BabyBot能加速更安全的喂养干预措施的开发,改进婴儿喂养产品的设计,并加强对处理喂养困难的临床医生的培训


想象一下,儿科医生可以在BabyBot上反复练习各种喂养技巧——如何帮助早产儿改善吸吮能力,如何识别和应对各种喂养异常。这种实践经验以前只能通过有限的临床观察获得,现在可以无限次练习。


对婴儿食品行业而言,BabyBot堪称革命性的测试平台。为啥这么说?因为为非常年幼的婴儿创造食品的基本挑战,就是评估食物在特定发育阶段的适当性。以前这需要大量理论分析和有限的观察,现在可以直接在机器人上测试:食物质地是否合适?会不会引起呕吐反射?吞咽难易度如何?这些关键问题都能得到直观答案。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BabyBot为理解早期人类发育打开了新窗口。要知道,婴儿从进食反射转变为主动进食的过程极其复杂。通过观察机器人如何学会这些技能,科学家能更好地理解真实婴儿的神经发育过程。


而且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婴儿的节奏和进展速度可能有很大差异。BabyBot可以从节奏(振幅、真空释放时间、停止等)中学习,并通过特定的输入和编程来模拟他们的行为和表现。这种个性化模拟能力,让研究人员可以深入分析不同喂养方法的有效性。


据了解,研究团队的下一步计划已经安排上了:BabyBot的功能扩展到更成熟的发育阶段,包括模拟咀嚼,以及添加人工唾液以进一步提高生理真实感随着该领域的发展,BabyBot可能成为儿科研究、医疗设备测试和了解早期人类发育的重要工具。



想象一下这样的未来:儿科医生用BabyBot练习喂养技巧,奶粉公司用它测试新配方,焦虑的新手爸妈先在机器人上练练手……


这听起来有点赛博朋克,但它正在成为现实。


毕竟,如果我们能用机器人破解婴儿进食的所有秘密,那距离让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的目标就更近了一步!


论文信息:

Dai, B., Devezeaux de Lavergne, M., Moccand, C. et al. BabyBot: Robot with infant-like feeding behaviours and developmental oral skills. npj Robot 3, 10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4182-025-00026-3


(文:机器人大讲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