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AI命运华人说了算

文丨海量

一个月内,苹果接连流失4位顶级人才,AI战略再遇挫折。

周五,苹果关键多模态AI研究员张博文(Bowen Zhang)离职,其下一站为近期疯狂挖人的Meta,张博文是苹果基础模型团队(AFM)成员,为苹果AI平台开发核心技术。

前不久,庞若明(Ruoming Pang)刚从苹果转投Meta,据称薪酬包超2亿美元,除此二人外,汤姆・冈特(Tom Gunter)与马克・李(Mark Lee)也已加入了Meta

在科技巨头的AI大战中,本来就有点掉队的苹果,境况变得更加不容乐观。

苹果AI团队陷入混乱

AFM本来就是一个小团队,只有几十名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分散在加州库比蒂诺和纽约两地。

据相关人士透露,面对Meta等公司的疯狂挖角,苹果已小幅提升员工薪酬,但相较于竞争对手,其福利水平仍显逊色。

由于核心人员频频离职,苹果AI模型团队陷入混乱。庞若明作为核心人物,曾负责规划部门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向,他的离开导致AFM成员对未来缺乏信心,一些工程师已开始与其他公司接触并参与面试,近期,团队成员弗洛里斯・威尔斯(Floris Weers)也已离职,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

一些苹果高管认为,自家侧重研发硬件产品成了追赶人工智能竞争对手的阻碍。对于是否要将相关AI技术外包,苹果内部尚未确定,这些摇摆不定的信号,也进一步加剧了离职现象。

苹果公司的终端智能系统主要依赖一个拥有30亿参数的设备端模型,参数是衡量模型复杂度和学习能力的指标,相比之下,竞争对手的云基大模型参数都在逼近万亿规模,苹果虽有自己的云模型,但其参数量也仅在1500亿左右。

在内部,高管们试图向团队成员保证,他们的工作对苹果AI战略至关重要,他们还告诉工程师,公司致力于自主开发AI模型,这体现了苹果渴望掌控关键底层技术的决心,正如苹果在芯片领域的做法一样。

被硅谷疯抢的中国AI人才

自从Meta打响“抢人大战”,华裔AI精英便成了香饽饽。

从已公开的名单来看,来自OpenAI的人才包括卢卡斯・拜尔(Lucas Beyer)、亚历山大・科列斯尼科夫(Alexander Kolesnikov)、翟晓华(Xiaohua Zhai)、毕树超(Shu Chao Bi)、任弘宇(Hongyu Ren)、余家辉(Jiahui Yu)、赵晟佳(Shengjia Zhao);此外还有Scale AI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王(Alexandr Wang),以及来自谷歌DeepMind的杰克・雷(Jack Rae),在这些人才中,大半都是华裔。

尽管Meta的薪酬包对外保密,但有消息称,它开出的条件高达43亿美元,首年总薪酬超过1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加入Meta超级智能团队的华人还有贾森・魏(Jason Wei),他此前在OpenAI参与开发o3模型,带领的Deep Research团队专注于增强学习;而在加入OpenAI之前,他还曾帮助谷歌研究“思维链”。

实际上,在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新招募的12名成员中,有8人毕业于中国内地大学,这也意味着,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对中国AI人才的激烈争夺已成为关键一环。

根据《全球人工智能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美国和中国分别占据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的32.6%22.4%。尽管美国在招募中国人才方面态度勉强,但在现实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必须采取更多举措,吸引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的顶尖AI人才,并为他们创造愿意留下的环境,而非打击移民。

从苹果转投Meta后,庞若明在亚历山大・王(Alexandr Wang)与GitHub前首席执行官纳特・弗里德曼(Nat Friedman)的手下工作。

庞若明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南加州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此前,庞若明曾在谷歌工作5年,离职前负责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研究项目。

2021年,庞若明加入苹果,并在任职期间助力搭建基础模型团队,而马克・李(Mark Lee)是他加入苹果后招募的首位员工。

至于卢卡斯・拜尔(Lucas Beyer)、亚历山大・科列斯尼科夫(Alexander Kolesnikov)和翟晓华(Xiaohua Zhai),他们因为在瑞士苏黎世OpenAI办公室的创立过程中贡献突出,成为Meta重点争取目标。

余家辉于2023年末加入OpenAI,此前曾在DeepMind工作过一段时间。Meta首席执行官在备忘录中提到,余家辉是o3o4-miniGPT-4.1GPT-4o的共同创造者,还曾担任OpenAI感知团队的领导者,同时也是Gemini多模态项目的前负责人。

而毕树超曾是OpenAI的经理,负责多模态模型开发,扎克伯格称他是GPT-4语音模式和o4-mini的共同创造者。

疯抢中国人才的硅谷科技巨头并非“人傻钱多”,他们的筛选标准相当高,被挖走的人才均已在知名企业证明过自身技术实力或项目管理能力。

从薪酬到愿景都缺乏吸引力

与谷歌、OpenAI、Meta不同,对于顶尖AI人才丧失吸引力是苹果面临的重大挑战,关键研究人员纷纷离开,转投AI使命更明确、研究目标更激进的竞争对手,除了对手开出的薪酬更高这个原因,苹果AI自身缺乏雄心壮志也是关键因素。

此外,苹果软件主管还强烈反对将AI模型开源,这不仅导致研究团队被边缘化,也大幅削弱了公司对顶尖研究人员的吸引力。

在苹果,机器学习工程师的年薪可达31.22万美元,还有奖金和股票期权;薪资汇总网站Levels.fyi显示,苹果软件工程经理的总薪酬能达到140万美元,但Meta为挖走苹果人才能开出上亿美元价码,无疑将门槛抬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

来自Glassdoor的综合数据显示,苹果相关职位已有超过14.6万条薪资记录,其中人工智能相关职位的平均总薪酬高于20万美元。在苹果,如果是软件工程师,入门级ICT2职位的薪酬为16.2万美元,高级ICT6职位可达77.8万美元,薪资中位数为31.8万美元。

如果一人按年薪140万美元计算,另一人4年能拿到3亿美元的薪酬,后者薪酬是前者的140倍,面对如此悬殊的薪酬待遇,很难有人不为之所动。

在科技巨头中,疯狂招募AI人才的并非只有Meta,微软亦是如此。

近几个月来,微软已从谷歌旗下DeepMind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挖走约20名员工。例如,在谷歌任职16年的Amar Subramanya离职,他曾担任Gemini工程研发副总裁,如今已成为微软AI部门副总裁;在谷歌工作18年的Adam Sadovsky此前是DeepMind高级主管,现已转投微软;DeepMind工程主管索纳尔・古普塔(Sonal Gupta)也于月初加入了微软。

由此可见,AI人才流动也并非苹果独有的问题,在人才争夺战中抢占优势地位是各大科技巨头的必修课。

-END-

(文:头部科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