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编辑部
近日,ISCA Fellow 2025 入选结果揭晓!

ISCA Fellow 是由国际语音通讯协会(Internatio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ISCA)设立的荣誉称号,旨在表彰在语音通信科学与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会员,包括研究人员、工程师和学者。
该奖项设立于 2007 年,每年新晋 Fellow 不超过当年 ISCA 会员总数的千分之三,确保稀有性和权威性。
自设立以来,ISCA Fellow 人数已经超过 100 人。ISCA Fellow 2025 入选者共有 8 位,包括以下三位华人学者:
-
思必驰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 —— 俞凯(内地首位);
-
中国台湾大学教授 —— 李宏毅;
-
A*STAR 旗下 I2R 生成式 AI 小组和 AI for Education 项目负责人 ——Nancy Chen。
华人入选者
俞凯

入选理由:对语音识别、口语对话系统以及口语技术在真实世界的部署做出贡献。
个人简介:俞凯,思必驰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本科、硕士,剑桥大学博士。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上海市「东方学者」特 聘 教 授 。IEEE 信号处理学会会议理事会 (Conference Board) 和会员理事会 (Membership Board) 理事,IEEE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ical Committee 委员 (2017-2019),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杰出会员,CCF 语音对话听觉专业委员会主任、大模型论坛首届常务委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学术和知识产权组组长,中国语音产业联盟技术工作组副组长。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orld Laureates Forum)青年科学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信标委用户界面分委会委员。
他发表了 200 余篇国际会议期刊论文,获得多个国际研究挑战赛冠军,担任 Inter Speech、ICMI 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全国人机语音通讯会议大会主席和 ACL、NAACL、EMNLP 等国际会议对话交互领域主席。多次获得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优秀论文奖,以及多个国际公开研究评测竞赛冠军。曾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进步奖,中国计算机学会青竹奖,2016 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等。
李宏毅

入选理由:对语音自监督学习(speech self-supervised learning,SSL)以及构建用于评估语音 SSL 技术的社区基准做出开创性贡献。
个人简介:李宏毅,中国台湾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教授。2010 年和 2012 年分别获得中国台湾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2 年 9 月到 2013 年 8 月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 年 9 月到 2014 年 7 月在 MIT CSAIL 口语系统组担任访问学者。
李宏毅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开设了一系列网络课程,主题包括深度学习、深度强化学习、生成对抗网络以及机器学习等。由于李宏毅经常在机器学习课程中加入精灵宝可梦、凉宫春日等动漫元素,他还有「「精灵宝可梦大师」的称号。B 站上有关李宏毅机器学习课程的视频非常多、也非常火。

Nancy Chen

入选理由:对多语言语音处理、多模态人机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部署做出重大贡献并展现出技术领导力。
个人简介:Nancy Chen,她是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旗下资讯通信研究所(I2R)生成式 AI 小组和 AI for Education 项目负责人。她的团队致力于多模态、多语言大模型的研究,目标应用领域包括教育、医疗保健和国防等。
她获得了 MIT 和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期间曾在 MIT 的林肯实验室从事多语言语音处理研究。她曾担任 ICLR 2023 的程序主席、2023 年 IEEE SPS 杰出讲师、IEEE/ACM 音频、语音和语言处理学报以及计算机语音和语言学报的副主编,IEEE 信号处理快报的高级编辑。
其他五位入选者包括如下: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等机构的研究总监 ——Alex Cristia
-
认知科学与心理语言学实验室(LSCP)主任(曾)——Emmanuel Dupoux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 ——Sanjeev Khundapur
-
MIT 林肯实验室人类健康和绩效系统组资深成员和技术人员 ——Thomas Quatieri
-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名誉教授 ——Jan van Santen
官网地址:https://isca-speech.org/Latest-News/13490786
©
(文:机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