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背景下,使CarePod更像是公司的一次赌注。2023年第一款CarePod推出后,Forward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他们将CarePods部署在多个城市的商场、健身房和办公室中,告诉人们:你不再需要走进医院,只需要每月花费99美元,就可以走进楼下的CarePod,接受最快最好、毫无痛苦的初级临床检查。
然而,押注了全部E轮融资的CarePods非但没能大面积推广,反而成为压倒公司的一根稻草。一方面,Forward过于将医疗技术化而忽略护理关怀,引来不少业内人士质疑。同时,尽管每个CarePods的成本超过百万美元,但仍常常发生自助抽血失败,或将患者被困在治疗舱中等技术问题,并不像Forward希望的那样引起患者的兴趣。
就这样,烧光E轮融资的CarePods堪称公司倒塌的缩影。
尽管Forward并未公开倒闭的原因,但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如果该公司一年前筹集了 1 亿美元,而十二个月后却关闭了,那么要么它已经预见到了危险并正在返还资本,要么它因为无法吸引后续资本而耗尽了资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倒闭消息传出后,Forward的前员工也表示,Forward正在烧光现金,并通过裁员和取消诊所服务来削减成本。
更残酷的是,成立八年以来,Forward产生的收入不到 1 亿美元,造血能力严重不足,早已难以吸引足够的用户来支付高昂的运营成本,也无法再得到投资方信任。据了解,公司后期融资颇为艰难,许多投资人倾向于进行后期投资,而另一些多面手投资方则已经考虑退出医疗保健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其前员工所说,Forward曾获得另一家公司的并购邀请,但Aoun最终选择了回避。最终,这家大胆的AI医疗创业公司走向倒塌。
Forward的陨落为AI医疗领域敲响一记警钟。此前,国内AI医疗领域几家明星公司接连出现资金问题,甚至引发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如此一幕幕让行业意识到,在AI医疗这个“下一个黄金赛道”上,造血能力、现金流等朴素商业问题,比估值高低更值得沉思。
2024年即将过去,越来越多的独角兽正在走上财务失衡,融资受阻,最终破产的道路。
上个月,德国明星eVTOL公司Lilium正式申请破产,公司曾被视为低空领域界的“特斯拉”,乘着低空东风一路融资,身后集结腾讯、LGT、Atomico等明星机构,估值达33亿美元并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