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执行总裁位晨:教育中的科技和AI等仅是工具,不是目标


从“学习辅助”到“成长赋能”。


来源|多知

整理|王上


多知7月27日消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召开,学习机T4旗舰款、网校AI编程、素养机器人、九章爱学APP等产品亮相。 学而思执行总裁位晨、学而思学习机AI产品负责人李通也在主旨演讲环节和圆桌论坛中分享相关理念与成果。


其中,在以“AI+教育:重塑未来学习新生态”为主题的“链合π圆桌会”中,学而思执行总裁位晨作了《从“学习辅助”到“成长赋能”——学而思的AI教育生态建设》的主题演讲,解析了AI对教育行业的变革与影响,分享了学而思的探索与实践。


在位晨看来,通用大模型是一个通才,它在各个领域都表现得非常的优秀,垂类大模型更像是一个专才,对于整个教育行业来说,它生态庞大,教育场景特别多,所以需要在教育行业深耕。垂类大模型不止步于答案,可以步步引导,甚至圈圈画画给出重点。未来,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会长期共存。


最近学而思和北师大还联合开发了“师承万象”大模型,它是首个紧扣新课标的知识体系的基础教育大模型。现在这个大模型已经进入到北京市教委的 AI 应用超市,同时,在北京的海淀、东城 60 多个公立学校已经开始试用起来了。


当前,学而思九章大模型已经深入到各个产品线,如智能硬件产品学而思学习机、进校产品九章爱学、线下教学教研系统 ICS3.0。


在学而思学习机,孩子们跟“小思”这个AI学伴的互动已经自然而言,2024 年小思被唤醒了 2.3 亿次;小思工作坊则把孩子们的创想变成现实,如生成绘本、写代码、制作地球仪等,还能够可视化地去学习几何原理等;小思 AI 1对1 功能,则是一个“能听能看能讲”的一个智能学霸……


AI对教育的影响可能仅仅也就是冰山下面的一角,未来随着 AI 对于各种行业更深入的影响,那我们需要思考教育未来的方向,以及孩子该学什么、怎么学。人类独特的创造力、同理共情能力、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至关重要。”位晨说。


在位晨看来,教育中的科技能力、大数据能力、AI能力等,它仅仅是工具,它不是目标。位晨提到,“学而思最终的目标还是希望能够把学生们培养出来,希望他们最终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于一体,全面发展的人,这会终身受益。”


以下为位晨演讲实录(经多知整理编辑):


今天非常荣幸代表学而思站在WAIC全球人工智能前沿的舞台,作为一个教育从业者,我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AI究竟如何改变学习?”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深耕教育行业20多年的学而思在AI+教育方面的探索、思考和实践。


首先来看一个小学生的作文:


写得多么好的一篇作文,这个作文来自贵州毕节的一位小同学叫吴雨霏小朋友。从去年的春夏之交,我们启动了一个公益项目——学而思学习机手拉手公益行动。在这个公益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给 100 所乡村学校去送去学习机,那么既赋能乡村学校的老师,同时也在学校当中设立学习的这个智慧学习机智慧教室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学生,到目前为止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我们现在已经覆盖到了 43 所学校,惠及 14, 000 多名学生。


学生们、老师们通过学而思学习机不仅仅能够获得在学业方面、知识方面的拓展和培养,同时也能够让同学们能够有更多元的学习资源。因为学而思学习机搭载了人工智能的大模型,同时里面还有特别多丰富的课程的资源和内容。我们拿到一线反馈后,我们的算法工程师、技术人员看到之后也特别触动。现在各行各业竞争非常的激烈,但我们一线的工程师们从用户、学生、老师的一线反馈中,永远都能够回归到初心去思考“人工智能+教育”,“科技+教育”到底还能够再做些什么。


其实“教育+AI”是最近两三年才提起的,如果我们再往回看几年的时间,那个时候我们更多的都是用到将来时,我们也有一些实践,但更多的是谈愿景。现在应该说“人工智能+教育”正在进行时,整个教育的各个场景和链条当中都在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所以我们是希望通过我们的产研够改变教育各种各样的场景,最后能够赋能学习成学生的成长,就像我的分享的主题提到的从辅助学习到成长赋能。


01 “教育生态庞大,场景多,需要深耕垂类模型”


现在,一个小小的学习机可以连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们是如何将教育、科技、人工智能结合起来的?这从我们公司的说起,好未来集团已经有 22 岁了, 2003 年成立,从成立之初,我们就在思考如何把教育插上科技的翅膀,如何能够把科技和教育相结合。当时已经思考如何做题库的建设,到现在为止,从题的视角来讲,我们已经有 10 亿以上题目的数据集,而且这只是我们的一部分,不仅仅有题,我们还有视频、试卷、讲义等,有特别多的数据内容的,这是我们22年的沉淀和积累。


2009 年,我们就已经开始去使用研发教研信息化的体系,把教研和上课的体系用数据化的能力结合起来。 2017 年成立了 AI lab,2019年,我们也非常的荣幸,作为教育行业唯一的一家参与者,获批承建“智慧教育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2023 年,好未来推出了教育垂类大模型九章大模型,是教育垂直领域首批通过相关备案的大模型。


在今年7月,就在最近,我们和北师大一起联合开发的“师承万象”大模型,它是首个紧扣新课标的知识体系的基础教育大模型。现在这个大模型在学校里面能够注意到基础教育阶段从奖励的生成,内容的批改,老师上课的教学等各种各样的情景,能够应用到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现在这个大模型已经进入到北京市教委的 AI 应用超市,同时,在北京的海淀、东城 60 多个公立学校已经开始试用起来了。


通用大模型已经很厉害了,比如今年春节的时候DeepSeek出来,它直接就和各行各业有非好深入地结合了。那为什么教育行业要做垂类大模型?其实,通用大模型,它是一个通才,它在各个领域都表现得非常的优秀,但是我们的垂类大模型它更像是一个专才,对于整个教育行业来说,它生态庞大,教育场景特别多,所以需要在教育行业深耕。


不管是科技企业,教育科技企业,还是国家的相关的研究机构等,包括相关的主管部门,都是在更加深入地去做垂类的探索。我们认为只有更深入的、独立的探索才能够从性能上、从这个性价比上,垂类模型的表现才更优异。所以,我们的判断应该是通用大模型和垂类模型很长一段时间一定是同时存在的,也是需要同时存在的。


比如,你遇到了问题问大模型,他可能给了你一个答案,但是垂类大模型不是直接给答案,比如,我们的九章大模型都会看提问的人是几年级的?怎么给他去做答疑?我怎么能一步一步地引导?怎么让去让孩子能看得懂?并且,给孩子答疑的时候给他圈一圈、点一点画画重点。这些都是教育垂直领域大模型正在做的事情。


02 “学而思学习机帮助学生在家个性化地自学”


刚才是讲九章大模型的能力。那么,孩子在家里学习的场景,怎么解决?孩子在家里学习的场景,我们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里推出了学而思学习机,这个学习机搭载了九章大模型,不全是学科类的学习,里面的内容特别多,而且基于人工智能的能力,可以针根据孩子的个性化的需求来去给他输出针对于他个体的解决方案和学习规划。


教育行业经常提到一个“不可能三角”,即大规模、个性化和高品质老师这三个同时出现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但是,我们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整个的教育行业突破“不可能三角”的可能性现在正在一步一步地发生。孔子提到的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我认为在未来一定是会实现的。


在这里面我要提一下小思。小思是谁呢?小思是我们的一个AI学伴,比如学习机里面就有小思,学而思学习机用户呼叫“小思小思”,就可以跟它进行互动。 2024 年这一年小思被唤醒了 2.3 亿次,那我们确实能看到在现在这个时代,就是孩子们跟大模型进行交互已经是一个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事情。


学而思学习机还有一个功能叫小思工作坊,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孩子们通过自然语言和小思进行交互之后,这个大模型就可以帮他们生成很多的产品,把他们的这个创新思想变成具体的实践,比如,生成绘本,也可以帮他写代码,帮他实现如何去做一个地球仪,还能够可视化地去学习一些几何的原理等,大模型正把孩子们的想法真正去变成现实。


还有小思 AI 1对1 功能,它已经是一个“能听、能看、能讲”的智能学霸,当孩子用学习机的时候,它能判断孩子做的题目的对与错,同时它会按照步骤给孩子进行讲解,也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圈圈点点画画,和我们实际的学习场景是一样的。


在现实中,如果孩子问了老师一个问题,或者问了一个家长的问题,我们肯定不是把答案就直接给到孩子,那我们一定是会跟他一起去分析,然后找到答案。小思 AI  1对1 已经能够根据孩子的情况去相应地给出学习规划,让孩子能更好地去提升孩子的学习体验,包括学习效率,也能够让孩子花更有针对性的时间去提升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


03 “通过技术赋能学校学校和线下,开放生态”


学而思学习机之外,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两个产品,一个叫九章爱学,这是一个针对学校场景的教育AI应用;一个叫 ICS3.0,这是一个在课堂智慧课堂使用的场景。


九章爱学APP融合了九章大模型的能力,通过AI诊断,让孩子们能够找到自己的薄弱点,能够更加精准地去提升,让老师们能够有数据和 AI 能力的支持,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另一个产品叫 ICS3.0,我前面提到了我们在 2009 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去做教研和授课的学习系统了,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 3.0 版本。 ICS3.0现在已经在所有的学而思的素养课堂里面在使用了。


ICS3.0通过教师端、学生端、家长端与教学大屏“四屏联动”,也就是,教室里面有一个大屏,学生有一个小屏,老师有一个Pad,家长也可以通过手机/Pad等终端实时了解课堂动态,实现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与数据反馈。课堂中配套使用的模型教具和任务驱动式内容,营造了沉浸式学习氛围,可以让学习更有趣。


我们九章大模型也是一个开放的大模型,和行业共建生态。就像这次大会主题的关键词“global ai”,这是全球的一种共创。我们在做大模型也是需要一个生态的共创,各方一起努力,那我们作为教育科技公司,也特别希望能在科技方面持续去投入,持续去探索,为行业贡献微薄之力。


不管是在解析能力、讲解能力、批改能力、系统规划能力等,还有我们的大模型,我们都是对于合作伙伴、对行业等都是开放的,因为技术能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越做越好。


当前,AI对教育的影响可能仅仅也就是冰山下面的一角,未来随着 AI 对于各种行业更深入的影响,那我们需要思考教育未来的方向,以及孩子该学什么、怎么学。人类独特的创造力、同理共情能力、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至关重要。


最后我想说,教育中的科技能力、大数据能力、AI能力等,它仅仅是工具,它不是目标。那我们最终的目标还是希望能够把孩子,把我们的学生们培养出来,希望他们最终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于一体、全面发展的人,这会终身受益。


开头说的小朋友要去创建一个会说苗语的学习机。还有一个小朋友,他提到说我未来要发明一个会飞的学习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把学习机和大疆的飞行器结合起来了,他的作文里写到是我希望未来能够发明一个会飞的学习机。可以看到,孩子们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未来也许会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未来,“教育+人工智能”将能实现怎样的具体场景?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思考,我们也没有一个 100% 肯定的答案。但是,我相信在 AI 赋能下的这一代的孩子们,他们能够做出的成就肯定超越我们的想象,他们能够构建更美好的未来。他们的创新能力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也祝孩子们和在座的嘉宾都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END


一本书洞察教育行业全貌,《

(文:多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