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机器人公司主板退市,背后原因是什么

由于2023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工智自202456日起便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612日晚,ST工智(000584)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深交所送达的《关于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公告显示,ST工智股票自620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如今,哈工智能已经确定成为首个主板退市的机器人公司。



哈工智能的成长与落寞


其实ST工智,在上市的30年中,经历了多次更名,其背后则是实控人和主营业务的更迭属于实打实“改头换面”


1995一家名为蜀都A的公司成功上市,该公司以成都市蜀都大厦的物业为基础,兼具房地产开发、商业贸易等业务。


2003年,江苏双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良科技”)收购了蜀都A29.99%股权。而后,经过资产置换和资产收购,氨纶产业逐步成为公司的经营主业。2004年,其证券简称变更为舒卡股份。


2009,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友利”的品牌优势,其证券简称变更为友利控股。但此后公司业绩下滑,2016年的氨纶行业下游需求低迷,公司归母净利润巨亏4亿元,双良科技随之开始筹划股权出售一事。


故事的主角此时终于登场。2015年,艾迪旗下的联创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创投资”)在新三板挂牌(NQ833502),这家公司成立于2011年,当时已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


2016,艾迪与乔徽以32.4亿元高溢价(较停牌价高49%)入主友利控股,资金疑来自金融机构借款。


2017年初,股东双良科技以高达32.4亿元的价格,将持有的友利控股29.9%的股权全部转让给无锡哲方哈工智能机器人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乔徽实际控制)、无锡联创人工智能投资企业(有限合伙)(艾迪实际控制)。


两家企业签订一致行动协议,乔徽和艾迪成为上市公司的实控人此后开启疯狂并购。


随后,友利控股在2017豪掷9亿元收购天津福臻工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哈工智能”,高调转型为工业机器人概念股,乔徽、艾迪控股后转型智能制造,成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现更名为严格集团)”重要上市融资平台。


同年12月,哈工智能披露,其拟以1470万元购买苏州哈工易科机器人有限公司49%股权。


这家脱胎于传统行业的公司,一夜之间披上了高端制造业的光环,而后一发不可收拾。


2018年,哈工智能又以5.66亿元的对价收购了浙江瑞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


2019年,哈工智能披露拟收购德国一家生产机器人焊机、机器人涂胶机的企业,后因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取得全部政府主管部门的备案等情况而宣告终止。2020年,哈工智能还购买了上海柯灵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哈工智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这些收购标的在业绩承诺期内往往精准达标,但承诺期一过便业绩变脸,暴露出明显的财务操纵痕迹。


同时,一系列组合拳砸下去,公司业绩却未见多大起色,高额并购带来了高企的商誉,随后的商誉减值计提成为公司巨额亏损的直接原因。其2017-2022年并购耗资超25亿元,而2021-2024年巨亏20亿元,商誉减值成直接公司亏损推手最终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仅有432万元,同比下降89.07%


而后,哈工智能又打算介入军工领域。2021年,哈工智能宣布拟以8.4亿元的价格收购吉林市江机民科实业有限公司70%股权。但是由于资金匮乏,20215月,哈工智能终止了部分募投项目,并将结余的募集资金4.89亿元用作尝试收购江机民科。


但该骚操作,在股民和交易所关注下,20251月宣布了终止。


虽然学着埃斯顿、埃夫特一样买买买,然而,近年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以及多项财务计提和投资亏损,该公司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


2022—2024年,哈工智能分别计提商誉减值2.34亿元、2.76亿元、9763.37万元,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亏损7.84亿元、4.02亿元、2.15亿元。



202210月,哈工智能公告称控股股东拟向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现名严格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严格企赋”转让不少于5%股权,并委托剩余表决权。若交易完成,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现名严格集团)将成为实控人,但该交易最终未落地。


2023年,哈工智能因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交易自20245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退市的原因是什么


ST工智年报信息显示,公司主要业务为智能制造业务,包括围绕工业机器人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目前涵盖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制造和销售两个子板块。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6亿元,同比减少11.51%;归母净利润为-2.15亿元,同比减亏。


今年2月,ST工智曾收到江苏证监局出具的监管关注函。根据关注函,经查,ST工智存在两大情形:


一是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2年度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认为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3年度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认为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及收入确认政策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有媒体曝出,2024年年报审议现场,三位独立董事王亮、杜奕良、杨敏丽集体投下弃权票,公开质疑公司治理的全面失效。20246月,实控人艾迪因1.5亿元债务未履行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却仍违规担任董事监管处罚记录显示,公司因未完成回购承诺、募集资金超期未归还等问题多次收到监管函,关联方联创集团还因违规担保9.29亿元且未披露被山东证监局警示。



艾迪这个是曾在资本市场名噪一时的美女创投家,二十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她,具有近20年的企业管理和投融资经验如今,她实控的两家上市公司,却在资本市场的深水区挣扎。其中一家是已经退市的ST工智,另一家是ST天喻,该公司同样已敲响ST”的警钟,且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如今,1969年出生的艾迪已步入退休之龄,作为棋局掌舵者的她已暗淡了几分光芒。


二是募集资金使用不规范。2022818日,公司经审议通过将闲置的1.2亿元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随后公司分别于2023817日、2024816日披露尚未将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1.2亿元募集资金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单次补充流动资金期限已超过十二个月,违反了相关规定。


审计报告显示,ST工智对哈工成长(岳阳)私募股权基金企业等4家平台公司的初始投资高达6.5亿元。这些平台公司账面存在大量权益性投资、大额往来款及增资意向金,构成复杂的资金网络,股权投资平台因此成为首个爆雷点


其次,收入确认方法成为第二大问题。2024年,ST工智确认营业收入中,采用时段法确认收入的金额为15.23亿元、采用时点法确认收入的金额为4.13亿元。混乱的会计处理导致审计机构无法确认19.36亿元营收的真实性,也无法核实营业成本、存货、应收账款等关键科目。此外,ST工智资产负债率2025年第一季度攀升至91%,流动比率仅0.82,公司已深陷财务泥潭,丧失了持续经营能力的丧失。


不仅如此,近几个月以来,ST工智人事更迭不断,董事、高管频频辞职。今年3月,公司公告称收到财务总监陈健,董秘、副总经理曹东林递交的辞职报告;4月,公司公告称收到公司副董事长、董事曹邦俊递交的辞职报告。同在4月,公司副总经理孟祥国、财务总监代行人彭华及董事贾超也均辞职。


2025428日,公司被ST后的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这触及交易所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



结语


工智退虽已退市,但诉讼账款未清偿的问题依然存在。625日公告披露,工智退披露收到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判决书》,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宁市支行向公司及子公司海宁我耀提起诉讼,诉求海宁我耀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根据判决结果,公司后续面临被执行本金2.17亿元及利息318.32万元,后续相关利息、罚息计算至实际清偿之日止。


除了诉讼账款问题,此前的并购事项也因退市而终止。公司曾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江西鼎兴矿业有限公司70%股权、江西兴锂科技有限公司49%股权,并拟向公司实控人艾迪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但由于公司退市,该笔交易已不具备继续进行的条件。


分析称,此次公司退市涉及收入确认问题,该情形可认定为财务造假范畴。


从监管层面看,后续不排除面临行政处罚的可能性。


此次工智退股票被摘牌,不仅为公司发展历程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也为资本市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企业在追求业务转型与扩张的同时,夯实财务基础、确保信息披露的规范与透明至关重要。


(文:机器人大讲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