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在国内机器人赛道,宇树科技从机器狗到人形机器人的产品路线走得很成功,随着离上市越来越近,带动了整个赛道的投资热,也促使不少人形机器人厂商开始反向布局四足机器人(机器狗)来瓜分市场蛋糕。
日前,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的文件显示宇树科技已正式启动IPO,根据上市辅导工作安排,预计到2025年10月至12月就能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准备工作。
不少投资机构估计,以宇树科技的明星公司效应和产品受欢迎程度,预估市值可能不低于1000亿元,当年优必选上市的时候,市值最高点就曾逼近14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84亿元),新上市公司影石科技总市值也一度突破700亿元。
但随着整个赛道的升温,资本推动之下各路厂商的技术竞逐和产品布局正在把宇树科技产品的“稀缺性”进行稀释。
有钱的机器人厂商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市场机会,试图构建“人+狗”的产品线摸着宇树过河进一步拓宽营收来源,毕竟人形机器人的商业落地仍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
7月22日,跟宇树齐名的智元机器人悄悄在官网上架了行业级小型四足机器人智元D1 Ultra。
据其官网介绍,这是该公司首款四足机器人产品,防水防尘防腐,专为特种及行业应用打造,最高奔跑速度可达3.7m/s,最大上下斜坡角度大于30°,可以向前或向上跳跃离地面高度可达35cm。
而且从人形机器人转向机器狗的研发似乎更轻松。据了解,两类产品60%零部件具备相似性,从供应链到技术栈都可以复用,此外,在机械结构、运控算法、关节设计和动力系统设计方面也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智元机器人的第一款机器狗看上去就很“野”而不是蹒跚学步。
单从速度指标上来看,D1 Ultra的性能似乎更接近宇树旗下消费级伴随仿生四足机器人Go1,而作为业内资深的机器狗玩家,宇树在机器狗领域的布局如今已拓展出6类产品,可选择性更多,同时面向消费、科研和行业应用等市场,其工业级四足机器人B2奔跑速度达6m/s。
除了智元,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也加码布局了机器狗。
7月8日,魔法原子刚发布了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7月22日又趁热推出一款新型号MagicDog-W轮式四足机器人,能够空翻、倒立、双向攀登,运动速度可达3m/s,近半年内,该公司已连续获得两轮超亿元级融资。
人形机器人厂商众擎机器人在7月份宣布连续完成两轮融资,总金额近10亿元,其在5月份发布了旗下首款四足机器人产品“机器豹JS01”,虽然起名花了点心思,但仍被外界归于机器狗产品范畴。
据了解,众擎这算是“重操旧业”,其创始人赵同阳早在2019年创办深圳市多够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英文名为Dogotix)时,做的就是机器狗产品,当时的售价不及波士顿动力机器狗十分之一,到2023年10月,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名为EngineAI)才成立,2025年2月份,众擎人形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特技曾走红网络,也时不时跟宇树机器人“在线斗舞”。
还有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曾于2023年推出轮足式四足机器人W1,具备实时地形感知与全地形移动能力,不过后来W1进化后逐渐改变了产品形态,变成了多形态双足机器人TRON 1,随着机器狗市场重新升温,会不会像众擎一样捡起来这块业务尚未可知。
宇树科技手中的市场蛋糕令同行垂涎,据公开报道,其明星产品Unitree Go系列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量已超5万台,占据全球消费级足式机器人市场60%以上份额。
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超1.8亿美元,年度出货量约2万台,应用需求向电力巡检、消防救援、工业安防等场景扩展,其中,消费级四足机器人在出货量上占据主导,占市场总出货量的72.1%,分析预计2030年全球/国内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约80.33/48.28亿元。
在工业和行业应用领域,与宇树并称“杭州六小龙”的云深处,一直被视为是旗鼓相当的对手,旗下“绝影”和“山猫”系列是宇树机器狗同类型产品的强力竞品,云深处在7月份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其官方表示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B端应用领域已成为行业第一。
目前云深处科技从四足机器狗领域起步,并陆续拓展至轮式机器狗及人形机器人,在去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Dr.01,跟宇树的路径类似,实现了从机器狗向人形机器人产品的过渡。
其他跨界的玩家也想来分一杯羹,特种机器人公司七腾科技在今年连续完成了多轮融资,其原先在应急安全领域市场表现强劲,在2024年4月份推出第一代防爆四足机器人X3 stable。
而做机械臂起家的越疆协作机器人也开始跨界“人形+机器狗”产品线,今年3月份发布了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7月9日又发布了一款六足仿生机器狗。
其他机器狗厂商包括蔚蓝智能、优宝特、哈崎机器人、恒之未来等也都从各个角度切入赛道,试图博得一席之地,整个市场的热闹程度前所未有。
据相关调研统计,从企业注册量来看,我国布局机器狗的企业和机构数量增加,截至2024年11月,生产和经营机器狗的企业数量超过160家,涵盖军工级、工业级和消费级三大领域。
尽管概念一天比一天热,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造血能力目前仍有不确定性,机器狗作为补足的备选方案被各路厂商重新重视起来。
而随着国内机器人芯片、传感器、减速器、伺服电机、轴承、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成熟,以及一些开源技术方案的优化,机器狗的整机制造和研发难度正在降低,给了不少厂家进入赛道的机会。
根据最新行业数据及头部企业披露信息,中国四足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已进入全球领先行列,其中电池与能源管理国产化率超95%,电机与驱动系统国产化率超90%,性能对标国际一线,关键材料、结构件以及工业级减速器国产化率超80%,控制系统与AI芯片国产化率超75%。
整体来看,中国机器狗产业链已形成 “核心部件自主化+系统集成领先化”的竞争优势,工业级产品国产化率超90%,消费级超85%,军工级更是接近100%。
随着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国产机器狗将在多模态交互、极端环境适应等领域持续引领突破,激烈竞争之下,各路厂商也正在从设备供应商向解决方案商转型,功能下沉与生态绑定将是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推动全球四足机器人产业进入“中国定义”时代。
-END-
(文:头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