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办一家 AI 初创公司,要怎么做?
如果你是一名准备下场创业、或者有意向但不知道怎么创业的职场人,这篇文章或许能带给你一套较为完整的经验参考。
作者 Vincent Granville 是一名投资人,同时也是一名连续创业者,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创办一家 AI 创业公司的全过程,非常详细地分享了如何筹备创业、组建团队,如何建联,以及如何筹集资金等经验。
其中,有很多非常实在且有趣的观点:
-
创业启动初期,先别急着辞职。边工作边创业,会轻松许多。可以考虑将日常工作尽量自动化,腾出更多的时间。
-
比起获得大额投资,公司先实现财务独立更重要。盈利能力远比高估值重要。
-
做好未来两三年内拿不到融资的心理准备。
-
参加路演、孵化器项目,花钱购买资源和曝光…这些都是浪费钱。与其花上万美元参加展示,不如直接去见客户和潜在投资人。付费的「投资人介绍」没有用。
-
初创公司必须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避免招聘那些技术背景过于贴近竞品的人来做员工,因为他们往往只想继续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而不是理解并打造你的新产品。
-
构建专业人脉网络是非常必要的,尤其要找到合适的联合创始人,一起拓展资源。
超 10000 人的「AI 产品市集」社群!不错过每一款有价值的 AI 应用。

-
最新、最值得关注的 AI 新品资讯;
-
不定期赠送热门新品的邀请码、会员码;
-
最精准的AI产品曝光渠道
你可能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工作经验。也许年过四十岁,或者刚从大学毕业,发现根本找不到科技行业的岗位。一个职位往往有上千人竞争,即便成功入职,也很可能在一年内遭遇裁员。如此一来,创办一家初创公司,反而看上去比打工更安全、更可控。但真正启动一个项目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从哪里着手?会遇到哪些挑战?如何提升成功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创办一家 AI 初创公司的过程,包括从筹备、组建团队,到筹集资金的经验。我本人在美国,与一位身在海外的联合创始人共同创业,因此是美国本土创业者的视角。这并不是我的第一次创业:我曾在 2020 年出售过一家初创企业,2008 年获得过 VC 投资,也曾在房地产市场中获得过不错的回报。
01
创业启动初期,
先别急着辞职
如果你目前有稳定工作,先别急着离职。边工作边创业,会轻松许多。可以考虑将日常工作尽量自动化,腾出更多的时间。比如在我上一份企业工作中,我通过自动化将实际工作时长压缩到每天两小时左右。作为 BI 经理,我的报告和预测模型能够自动生成并通过邮件发出。我不仅掌握了相关技能,也受益于与 IT 团队良好的协作关系,他们允许我用自己的代码直接访问数据库,避免了使用低效的仪表盘等可视化工具。我还设置了定时任务(cron job)自动推送报告和预警邮件。
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后,你可以选择接一些新工作,比如咨询类项目,作为第二收入来源,为后续创业积累启动资金。同时仍保持全职身份开启新项目,会更加稳妥。如果你是租房者,也可以在利率合适时考虑买套小房子。购房不仅是保值资产,未来也可能为你提供融资筹码,尤其是在别人抛售、价格低迷时购入。
02
个人品牌是核心资产
从开源项目做起,发布一些真正有创造力的内容。可以考虑与知名出版社合作写一本书,或者在以产业参与者为主的技术会议上发言。拓展专业人脉,不光有助于传播想法,还有可能带来广告或其他收入。如果你擅长技术,又能做出深度内容,你会很容易脱颖而出。
在我自己的例子中,我写了一份关于生成式 AI 的通讯,已有 20 万订阅者,合作伙伴包括 Nvidia。这份通讯将来会用于推广引流我创办的初创公司,从而减少广告成本。此外,建议在专业论坛中积极参与讨论,发布成熟、有见地的内容,而非依赖 AI 生成的浅层材料。此外,在 GitHub 上维护好项目作品集,长期来看非常重要。
03
找合适的人合作,
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
我不擅长销售,也不擅长公共表达,因此并不把自己定位为 CEO。这一点在很多技术出身的创业者身上都存在。我能提供的价值是方向判断、专业信誉,以及推动 AI 领域往更深层走一步——而不是再做一个「聊天 Agent」。
我原本并不打算再创业,直到某位老朋友,也是一家 财富 100 强企业的全球 AI 负责人,主动找我合作,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创业公司,这个提议我无法拒绝。之后,我又邀请了一位与我长期合作、在企业市场有丰富销售经验的高管加入,他也恰好处于职业空档期。他们的加入没有额外的高薪开支,都是以成果为基础、合理分配股权。
至于团队成员,我并没有走传统招聘流程,而是挑选了主动联系我的优秀技术人选,分布在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地,全员远程协作。薪酬则由现金和股权组合支付。不通过中介节省了费用,也因此能提供相对更好的待遇。此外,几位合伙人也带来了自己信任的熟人加入。我的公司注册在特拉华州,我们没有办公室,全远程协作,SEC 文件上注册地址就是我在西雅图的住处。这种结构带来的 burn rate(资金消耗)大约只有竞争对手的十分之一。如果我愿意,我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外部融资,仅靠自筹资金维持运营。
04
初创公司必须将每一分钱
都用在刀刃上
尽量实现 100% 线上办公,不设实体办公室,不设 HR,自行在全球范围内招人。根据我的经验,猎头通常并不真正理解技术,推荐的候选人价格高、匹配度低。我要求团队成员尽可能使用 AI 工具自动化工作,例如代码生成。也避免招聘那些技术背景过于贴近竞品的人,因为他们往往只想继续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而不是理解并打造你的新产品。
同时,优化公司的税务结构,可以考虑设置一个有限责任公司(LLC)作为辅助手段,在税务友好地区设立税务地址,尽量降低法律成本开支。文件起草尽量依赖 AI 工具,确实需要法律专业判断时再找律师。避免那些声称可以帮你找投资人的收费顾问或孵化器。如果他们真的有这项能力,早就去创业了。也别花钱参加那些动辄收取 $10,000 的「初创展示计划」,与其浪费时间和钱,不如直接去接触潜在客户或投资人。
关于专利,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或资金,自己提交临时专利即可,相关预算控制在总支出的 3% 以内。
在生活成本方面,我个人几乎砍掉了所有不必要的支出:不开车、不坐飞机、不买保险、零医疗支出(此做法不具有参考价值,我的情况很特殊)。我靠自学提升技能,而不是不花钱上培训课,现在很多市面上的课程内容过时、且效率低。但你必须了解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做什么,精确掌握自己与他们产品的区别,关注他们的高管情况以及人脉网络。
此外,我将其中一处房产出租,用来增加现金流,如果你预算有限,也可以考虑合租。我还靠写书、广告、接投资分红,撰写付费文章获取收入。你也可以尝试做课程培训,特别是面向企业客户的内训项目。这些客户也可能成为你产品的早期用户。或者出售一些资产,例如博客或早期开发的知识产权。
我不休假,因为我享受这份工作。如果你觉得做公司「像在上班」,那你可能方向就错了。
05
人脉是实现价值交换的关键
除非你的公司完全没有销售目标(比如专注股市套利等特殊场景),否则构建专业人脉网络是必须的,尤其要找到合适的联合创始人,一起拓展资源。
第一原则是:优先通过 LinkedIn 寻找活跃用户,互动更容易建立。可以通过免费赠送你写的书等方式提供价值,但不要在初次联系时推销产品。同时也要识别那些试图白嫖你价值的人,不管他们知名度有多高。例如某些 VC 可能打着投资的幌子套取你的商业情报。你也可以主动请熟人引荐资源,同时愿意做出对等回报。
06
做好两三年内拿不到融资的准备,
确保公司能独立自主运营
如果你还没有产品原型(MVP)、活跃自动化的平台、没有至少 $10 万年收入,那么大多数 VC 根本不会和你谈。他们唯一的兴趣点可能是打听你正在做的事,为他们已经投的竞品提供参考。即便他们表现出兴趣,若不是熟人介绍,也几乎没有后续。
更重要的是,不要为「引荐」付费。如果有人花钱请人介绍来找我融资,那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负面信号——说明他对资金使用不谨慎,我不会考虑合作。
你最好有假设未来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拿不到 VC 资金的心理准备,并据此制定计划。我上一家公司完全没有拿过外部资金,自营了八年,盈利稳定,客户优质,最终被公司收购。因此,我也获得了 50% 的收益。而我见过有些创业者公司卖了 $4000 万,最后拿到手的钱却远不如我多。
早期更推荐尝试天使投资,更好的是自筹资金。但外部资金的「验证」作用有时比现金更有价值。有意思的是,风险投资人(VC)通常更愿意投资那些给自己发合理工资的创始人。但我自己并没有这么做,是为了节省资金、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不过我这样做的背景比较特殊,因为我自己也是一名投资人。
也可以关注海外的客户和投资人。现在,在某些方面,他们比美国市场更有吸引力。等投资人主动来找你,而不是你去找他们。但同时要警惕动机不纯或虚假投资者,后者很容易识别:他们通常会要求你先付「服务费」。
07
「风险智商」很重要,
能在不确定中持续推进的人更适合创业
初创公司适合那些能在不确定中持续推进的人。适合那些明白收入波动是常态、并能从中构建长期安全感的人。
影响成败的因素很多:适应能力、耐力、抗挫力、保持专注的同时尝试多种路径、懂得利用各种「偏门技巧」、让好运来得及时并抓住它、能果断拒绝资源浪费、维系人脉网络、懂得用工具和外包减少重复劳动、具备试错能力和理性判断(知道何时该回头),还有足够的常识与风控意识。不轻易翻脸,不断优化组合结构。在自己能力不足的领域找到合适的搭档,在不熟悉的事情上听从建议。
年龄并不是阻碍。你可以与年轻人合作。我自己年纪不小,却比很多年轻人承担更多风险、身体也更好。有些健康问题其实与长期高压状态密切相关,比如一份令人焦虑的工作或糟糕的上司。我冒的风险甚至令一些人感到胆寒。但有些「安全线」,我也绝不会越。这种「风险智商」让我相较他人少走许多弯路——提前判断行动后果与可能的反噬,是一种特别有用的能力。

(文:Founder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