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阿里设计青云:最好的AI设计工具,不是技术给我们的|

一位从业20年设计师的自白。


作者|王博


7月的杭州,潮湿的空气似乎随时都在酝酿一场暴雨。


凌晨五点半,一个男人准时来到了健身房,打了一组拳,出了一身汗,准备迎接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每次在重要场合前,他都会如此调整自己的状态。


再过4个小时,他将在D20全球设计院长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再过20天,他在阿里巴巴工作就有整整20年了。


他来自一个东北村庄,非设计科班出身,却意外见证了当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一起并购案。2005年,随着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作为被雅虎中国分流的员工,初入职场的他乘坐绿皮火车来到了杭州,加入了阿里巴巴。


在阿里巴巴,他做了很多事情:淘宝天猫的体验设计、旺铺模板管理系统、双11营销设计、智能设计平台“鹿班”、阿里巴巴普惠体、设计公益平台、U设计周、D20峰会,甚至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都与他相关。


想到这些,他内心暴雨如注。


他叫杨光,花名青云,是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设计委员会理事长。


他对设计有着执着的热爱,从生到死,他都认为自己就是个设计师。而这两年,他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AI会取代设计师吗?”


这个问题同样萦绕在今年D20峰会的现场,随着现场聚光灯光束的亮起,汇集到了青云的面前。


他的回应是:“面对每一次技术变革,设计师总在挑战、焦虑、创新、进化之中轮回。但我始终相信,AI时代的设计师,可能是第一个被挑战的,但一定是最后一个被取代的。


青云在D20峰会演讲,图片来源:D20峰会


本文,「甲子光年」对话青云,一起探讨了设计师与AI的关系、设计师的能力模型、设计的第一性原理以及设计师的热爱。




1.真正的设计师不会被AI取代


甲子光年AI会取代设计师吗”,这个问题我感觉已经聊了两年多,现在再聊这个话题,你会不会觉得厌烦?


青云:会,我个人比较反感聊这个事情。因为不仅只是设计这个行业,所有行业都会被AI取代一部分。


甲子光年有经历过AI带来的挑战吗?


青云:之前AI生图工具刚出来的时候,就有人问我,“青云,你们设计团队今年准备减多少人?”这是一个非常直接而严峻的问题,虽然让我不太舒服,但的确要正视AI的挑战。


甲子光年连续两年D20,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话题,不过我觉得如果这个问题还在持续讨论中,就说明这个行业并没有被完全取代。


青云:对,设计师这个群体很大,但不是所有的设计师都叫设计师,有的设计师其实只是美工,他们只是在用一些技巧做基础的重复性劳动,这一定会被取代,想都不用想。


如果一个设计师充满创意,有自己的想法、审美,对用户有非常深刻的洞察,能够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能跟上下游进行有效的沟通,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师在很长时间内是不会被取代的。


甲子光年作为设计师,你对AI的态度是?


青云:我们要去培养它,跟我们变成更好的协作伙伴。


甲子光年《太空歌剧院》横空出世后,似乎这两年也没有出现一个让公众都印象深刻的AI设计作品?


青云:视觉表达只是设计的一部分。我经常说。设计师拿着AI去炫技是不行的,最终要解决的是实际问题,这个对于企业、社会来说才有真正价值。比如在电商领域,AI设计要提高电商的商品转化率,或者降低商家的成本。设计本身要解决问题,它不是完全的自我表达。


《太空歌剧院(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甲子光年:去年D20的主题是“AI时代的设计”,今年D20的主题比去年多了一个字“师”。你在演讲当中提到,这是设计师的师,也是老师的师,还是百万雄师的师,前两个好理解,最后一个“师”如何理解?


青云:前面两个“师”讲的是人,后面这个“师”是AI,以及人和AI之间如何协作。


今天的设计师不能简单把AI当作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它应该是你的设计助手,听起来很好理解,其实这个观念是很多设计师很难去逾越的。他总觉得我使用了一个工具,所有都要听我的,但他会发现很多工具并不听话,或者AI工具生成的内容确实比他做得好。人跟AI之间相互协作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甲子光年说到这种变化,去年我们还在探讨一个个的AI工具和工作流,今年年初很多Agent,包括通用Agent和设计垂类Agent都已经出现了。你对设计垂类Agent的看法是什么?


青云:从我的角度来说,Agent不能泛,要能解决垂直领域的问题。比如,我们做大促的设计,需要有对业务的理解、对用户的理解,这些信息,通用Agent是不知道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垂类,它解决的是相互垂直的问题。所以针对垂直的问题,就应该有各种各样垂直品类里的Agent,需要有各个垂类的真实数据。而且我们要防止AI加戏,因为我们要解决的是业务问题,不是随便画张图。




2.AI时代,设计师能力模型将被重构


甲子光年开发者和设计师都被AI影响,但是今年4月发布的《Figma 2025 AI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开发者对AI工具的满意度更高(82%),并认为 AI 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质量(68%)。与此同时,设计师的数据则相对保守——满意度为 69%,54%的人表示质量有所提高。这说明,设计师对AI工具的热情落后于开发者。这两类人群,你平时打交道都比较多,你怎么看这件事?


青云:设计师和开发者是完全两类人。真正的设计师更在意审美和直觉,反而不会特别在意自己如何表达,他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去表达,绘画、雕塑甚至行为艺术,AI也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开发者与编程息息相关,Coding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表达方式,AI Coding的出现符合他们的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接受度会更高。


甲子光年你认为最好的AI设计工具是什么?


青云:最好的AI设计工具,不是技术给我们的,而是设计师用出来的。


其实设计师是不缺工具的,但是我们拥有这么多AI工具之后,我们将如何协作,以及AI时代的设计师将如何具备哪些更高级的技能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


甲子光年AI时代的设计师能力模型应该是怎样的?


青云:过去,设计师能力模型有技法、工具、审美、创意、沟通、好奇心,就像是一个“六边形战士”。但在AI时代,设计师能力模型将被重构。


设计师能力模型,图片来源:D20峰会


首先是技法。行业对设计师技法的要求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高,因为现在AI基本上已经能够把大规模重复性的技巧类的设计的活包揽了。


然后是工具。快速学习、跨界整合新技术的工具能力,将决定你的生产力水平,从而对应到你作为设计师的经济价值。


最后是审美。这将变得更加重要,无论是用来训练更加个性化的风格模型,还是筛选AI生成结果的判断能力。AI不会创造审美,只会学习审美。


另外,创意、沟通、好奇心对于AI时代的设计师也是不可或缺的。


甲子光年每年D20都会来很多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如果让你去一所高校的设计学院当院长,你会设置哪些课程?如何培养人才?


青云:如果我当院长的话,首先会设置思维课,如何思考,如何定义一个问题,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然后是社科类课程,带学生看世界、理解世界;最后是技法课,但不是纯粹的技法课,我会把技法课和前两类课程进行结合。


甲子光年现在设计人才存在脱节的现象吗?


青云:一定程度上来说,每次技术变革,人才供需都会出现脱节,但这也是产学合作定义新质人才的历史机遇。


甲子光年在人才方面,有什么计划吗?


青云:我们这次推出了《D20宣言》,这是基于D20院长闭门圆桌达成的三大共识和一个倡议,Alibaba Design发起并跟进的一个重要措施。与主管部门、院校、生态企业一起,展望和探讨AI人才发展,覆盖人才标准、教学培训课程、生态平台建设、应用转化、创新研究五大重点领域。


《D20宣言》,图片来源:D20峰会


20+全球设计院校院长与阿里巴巴设计代表,图片来源:D20峰会




3.设计的第一性原理就是理解用户


甲子光年你在担任阿里巴巴设计委员会理事长之外,还担任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副总裁,在出海和全球化的战略下,设计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青云:设计的第一性原理就是理解用户。


举个例子,一个坐在杭州的设计师,如何快速知道欧洲某个国家的用户喜欢什么。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我们去年上线了一个产品——U-sight,目前是内部使用。U-sight里面沉淀了多团队体验研究报告、规范、案例竞品等资产,通过结构化知识管理与智能检索机制,支持跨部门经验的复用与共建。在我们内部,U-sight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开展用户研究,帮助设计人员了解目标地区用户喜好并规避风险。


U-sight简介,图片来源:「甲子光年」拍摄


甲子光年这里的数据积累了多少年?


青云:有十几年的数据。数据的格式有很多,清洗也好,打标也好,都是非常繁重的工作。接下来我们会把更多音频、视频、报告、图文的数据放进去,通过多模态的AI能力,未来可以很好地把它检索出来。


甲子光年阿里国际业务遍及全球多个差异巨大的市场。在设计上,如何在全球品牌形象的“一致性”与满足当地用户习惯和文化需求的“深度本地化”之间做平衡?


青云:阿里全球化的策略并不是单品牌策略,而是多品牌策略,比如在东南亚有Lazada,在欧洲有Miravia,我们还有AliExpress (速卖通) 的国家站等等。


如果我们针对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做一版设计的话,设计成本很高,后期维护成本更高;如果我们做一版设计应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用户体验又不是很好。这是我们现在的核心矛盾。


甲子光年这个矛盾通过AI能解决吗?


青云:不能说一定会解决,但AI是解法之一。我们在AliExpress的做法是“一套框架,多套皮肤”,把所有产品模块化。比如“黑五”大促,北美是冬天,南美是夏天,我们可以通过AI设计快速生成相关物料。


甲子光年是通过U-sight解决吗?


青云:U-sight解决的是用户洞察问题,不解决设计具体操作问题。


甲子光年U-sight和AI设计类工具之间还没有打通?


青云:还没有,目前还没有从用户洞察、分析、决策,到设计、呈现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至少在设计领域,目前没有一个Agent能端到端解决所有的问题。


甲子光年阿里集团还有哪些AI设计的应用?有没有具体应用的数据?


青云:举个例子,去年9月底,淘天设计团队对每年海量营销设计需求进行梳理并搭建的AI设计平台“淘天AI设计师”已经上线,截至目前,淘宝和天猫两大电商平台上52%的营销设计由AI自主完成。他们这次也在D20峰会上分享了相关经验和成果。


甲子光年在不同的海外市场,设计驱动商业增长的“杠杆点”有没有区别?比如,在成熟市场,设计可能更侧重于提升品牌溢价和用户忠诚度;而在新兴市场,是否更侧重于降低使用门槛和建立基础信任?


青云:虽然我是设计师,但也要客观地说,在某些领域,设计不是解决商业问题的核心因素,只是辅助性解决。对于苹果、小米等企业来说,设计确实是影响用户决策非常关键的点。但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设计虽然重要,但不是第一要素。电商行业有句老话,“价格是最好的体验”。


不过我们的AI设计工具确实也帮助了很多中小商家,比如我们推出的“智能设计协作平台”——堆友,已经帮助很多中小商家承接了大量定制化业务。这次,我们推出了“堆友2.0”,一体化涵盖了AI设计的四大要素,包括设计智能体、AI增强编辑器、自主AI应用中心、资产管理中心。我们特别强调“智能设计协作”的概念,希望帮助到更多的人,不仅是商家,而是所有对设计有需求的人。


堆友直出电商营销海报,图片来源:堆友,作者:DUI-平淡无奇


甲子光年现在AI商拍也很热,有些出海产品很受欢迎。


青云:AI在电商领域是双刃剑,AI商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如实表达这些商品,因为用户拿到的东西和商品图在品质上应该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是巨大的体验问题。




4.从生到死,我都认为自己就是个设计师


甲子光年现在有一种声音是,AI时代,基本的技法学了没用,比如素描。面对这样的学生,你如何说服他们?


青云:不要去说服。在设计领域,我觉得不要功利地让学生去学一样东西,反而是按照自己的爱好,因为只有热爱才能做好。做设计,不能功利地去看。


甲子光年输入一段提示词,或者直接复制别人的提示词模板,直接生成作品的话,设计师和作品之间关系是否会发生改变,相比传统的方式,设计师会不会不珍惜这个作品?


青云:如果你是充满热爱的设计师,我认为是不会的。但如果你只是把设计当作一个谋生的手段,我认为是会的。


甲子光年现在不少非设计专业的人进入了设计行业,你觉得这对行业是好事还是坏事?


青云:我觉得是好事情,因为社会从来不会去界定一个人职业的选择。而且在AI时代,你会发现专业背景会越来越模糊。


甲子光年你自己也不是设计科班出身,为什么能在设计的道路上走到今天的位置?


青云:第一是运气。我是在阿里成长起来的,赶上了电商行业的时代大潮,我很幸运没有被时代抛弃。


第二是坚持。我小时候就很喜欢美的东西,对设计感兴趣。这些年来,虽然有做其他事情的机会,但从生到死,我都认为自己就是个设计师。


甲子光年如果有机会对20年前踏上南下列车的青年青云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青云:我会拍拍他说,小杨同志好好干。


甲子光年在阿里工作20年的体验是?


青云:在一家公司工作了20年,我觉得对它除了爱没有别的东西了。


山野里,

我会点燃一堆篝火,

温暖的、明亮的、不刺眼的篝火;

那是我的希望之火。

路途中,

我在寻找一棵树,

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大树;

那是我的生命之树。

天地与我,向死而生,

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天、地、与我》,青云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封面图来源:D20峰会)



(文:甲子光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