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可以怎样改变浏览器?我们试了试Perplexity的Comet


作者毕乐天

来源AI先锋官

当你查资料打开多个标签页时,会不会有种浏览器要被撑爆了的感觉。


标签页一字排开,多到只剩下一个个小图标。

或者,想找昨天看一半的文章?

找不到了。

想对比几家网站的商品?

点来点去,头昏眼花。

这已经不是梗图了。

这就是我们每天上网的真实写照。

我们总觉得是自己不够有条理。

但有没有可能,问题出在工具本身?

说白了,互联网已经进化成了我们人类的“外接大脑”,但我们访问它的工具——浏览器,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它只会“导航”,你点哪,它去哪。

它不会“思考”,无法理解你真正想干什么。

这种割裂感,不断打断我们的思路,消耗我们的精力。

是时候,来点不一样的东西了。


01


假如,你的浏览器会“思考”?




最近,AI搜索界的明星公司 Perplexity,扔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它的名字叫:Comet(彗星)。

别误会,它不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浏览器。

它的野心,是彻底改变我们上网的方式。

它的核心理念,是从“导航”到“认知”的转变 (From Navigation To Cognition)。

听起来有点玄?

大白话说就是:

你不用再告诉浏览器“去哪里”,而是告诉它“做什么”。

它想成为你的:

  • “第二个大脑”

  • 一个“认知操作系统”

  • 你思想的“延伸”

它不再是一个被动等待指令的工具,而是一个能与你主动协作的“思想伙伴”。

你只管“动脑子”,剩下的“跑腿活”,它来干。

让你从繁琐的操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


02


    Comet过一天,是什么体验?




听起来很酷,对吧,但它具体能做什么?

我们来看几个场景。

你的终极购物助理

场景:你想买一辆自行车,在A网站看中了一款。

过去:你得再开10个标签页,去B、C、D……等各个网站,手动搜索同款,然后拿个小本本记下价格和预计送达时间,最后再做决定。

现在:你只需要在Comet的侧边栏,对AI小助手说一句:“帮我看看其他网站有没有这款自行车,哪家发货最快?”。

先是通过信息来源进行收集

然后?

然后就没你的事了。你继续刷你的短视频,几秒后,Comet会直接给你答案。

你的全能行政秘书

场景:你正在读一篇关于行业大会的文章,觉得很有价值,想和同事聊聊。

过去:切到日历App,看下周二有没有空;再切到邮件App,新建邮件,写标题,写正文,复制粘贴文章链接,发送。

现在:你直接告诉Comet:“根据这篇文章,帮我约一下张三并发送到他的邮箱,并说下周二讨论一下”。

你猜怎么着,还真弄过来了

Comet能理解“这篇文章”指的就是你当前看的页面,然后自动访问你的日历和邮箱,帮你搞定会议邀约。

你的个人研究分析师

场景:你为了一个项目,查了20多份资料,浏览器标签页又一次爆炸了。你感觉大脑和电脑内存一起告急。

过去:在20个标签页之间反复横跳,试图把信息拼凑起来,结果思路越来越乱。

现在:你只需要在侧边栏问一个问题,比如“根据我打开的这些资料,总结一下这个技术的三个主要风险”。

Comet会阅读你所有打开的标签页,然后给你一个综合性的、带引用来源的答案。它甚至能帮你总结一个超长的YouTube视频或者Google文档,而你根本不需要离开当前页面。

一位提前用上Comet的记者分享了他的“WOW时刻”:他一边写稿,一边让Comet在后台帮他规划去哥本哈根的米其林餐厅,同时查询去日本度蜜月的酒店。这种把繁琐任务“外包”给AI的感觉,让他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专注。


03


    未来的代价:价格、隐私和对手们




听起来是不是很心动?

先别急,我们来看看这张通往未来的门票,背后都标着什么价码。

“未来”有点贵

首先,Comet目前并不免费,而且价格不菲。

普通用户需要先加入白名单。

或者,你得先成为Perplexity Max会员。

费用是:每月200美元。

是的,你没看错。

这显然不是给普通用户尝鲜的价格,更像是面向企业或愿意为尖端科技一掷千金的极客们的。

区别在于哪呢?付费vs普通

Pro 能带来的关键优势:

  • 专业搜索:Pro 用户每天拥有数百次专业搜索次数,可以调用更强劲的模型和推理能力,获取更全面且有多来源引用的答案。

  • 高级AI模型选择:可自主选择Sonar(内部模型)、GPT-4.1、Claude 4.0 Sonnet、Gemini 2.5 Pro等模型,面向复杂、综合分析需求时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 多模式深度研究:提供最佳、专业、推理、研究等多种搜索模式,适合不同需求。研究模式能自动组合最优模型,生成深度报告,无需手动选模型。

  • 文件与数据分析:支持上传PDF、CSV、音频、视频、图片等文件,并用最新AI模型(如GPT-4 Omni)分析其内容。

  • API调用额度:每月可获得5美元的Sonar API使用额度,便于在自己项目中集成AI检索能力。

  • 专业支持服务:专有Discord频道、专属Intercom支持通道,专业版工单优先响应。

  • 生成高质量图像:内置多种模型的图像生成功能。

  • Labs工具箱:帮助处理复杂内容生产,能生成报告、电子表格、仪表盘等。

普通用户的体验:

  • 普通账号只能使用基础模式和部分基础AI模型,专业搜索次数有限。

  • 不具备API月度额度和文件分析等扩展功能。

  • 没有专属渠道的技术支持与升级服务。

总的来说:Pro 用户可享受更高效、更强大、更灵活的AI能力,包括模型选择、数据分析、多元搜索模式和更完善的支持体系,远超普通账号的使用体验1。

  1. https://www.perplexity.ai/help-center/en/articles/10352901-what-is-perplexity-pro

浏览器里的“无间道”:隐私争议

根据官方说法,Comet将隐私放在首位,提供数据本地存储、多种追踪模式选项(包括确保敏感任务在本地处理的严格模式),甚至内置了广告拦截器。

然而,一个巨大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Perplexity的CEO在一次播客中承认,开发浏览器“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想在应用之外获取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你”。他解释说,用户的购物、旅行和日常浏览习惯,比单纯的工作相关搜索更能反映用户的真实情况。因此,有报道指出,Comet可能会追踪用户在网上的一切行为,用于构建用户画像,并可能通过其“发现”推送提供“超个性化”的广告。

这就有点吓人了。

那个帮你预定餐厅、帮你买东西、知道你一切喜好的贴心AI助手,可能同时也是一个潜伏在你身边的“数据间谍”。

这种便利和隐私之间的交换,你愿意接受吗?

当然,Comet并不是唯一的玩家。AI浏览器的战争,早已打响。

为了让你看得更清楚,我们把它和另外两个有代表性的产品做个简单的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些产品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思路。Comet想让AI替你干活;Arc/Dia想给你更好的工具,让你自己干得更爽;而Edge则想派个助手在你旁边,随时帮你一把。

无论Comet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它和它的对手们都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

我们习以为常的“上网”方式,真的要变天了。

我们正在从一个由静态页面和链接构成的网络,迈向一个可以对话、可以交互、可以理解我们意图的智能网络。

Comet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诱人的未来图景:数字生活无缝衔接,效率极高。但这张图景的背后,可能隐藏着隐私的代价。

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摆在面前:

这种极致的便利,是否值得我们用真金白银和个人数据去交换?

对于少数不差钱的科技先锋,可以去官网加入等待名单,抢先体验。

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保持关注。

因为,无论你是否使用Comet,这场由AI掀起的浏览器革命已经开始。我们“浏览”世界的方式即将被重塑,而关于我们的注意力、信任和数据的争夺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文:AI先锋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