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看大模型了!WAIC 2025揭秘:算力、机器人、产业AI……AI的下半场有多燃|

WAIC中的W,既是世界,也是未来。


作者|王艺 云凡 栗子


7月26日的上海下着小雨,但却不能阻挡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群,汇集在这7万平方米的世博展览馆。


“大”,是「甲子光年」团队来到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现场时最直观的感受。


这并非错觉。因为去年WAIC有500家企业参展,展品数量1500项。而今年直接翻倍了!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了800余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3000余项前沿展品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如果说去年WAIC给我们带来的“百模大战”与人形机器人,让我们看到了AI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今年WAIC所反映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开发者与技术极客们正在走向AI舞台的中央,Vibe coding正在改变世界;机器人与智能终端,让我们离赛博朋克式的生活更近了一步;最后,AI已开始向产业端深扎,千行百业都在进行AI探索。




1.算力突破,模型升级,智能体狂奔


H1展馆是本次WAIC最热闹的展馆之一。谷歌、亚马逊云科技、施耐德等海外巨头,阿里巴巴、华为、蚂蚁集团等国内大厂,以及Kimi、MiniMax、智谱等科创新秀汇聚在此,全馆集中呈现了“国产化算力”、“推理模型”、“智能体与应用”三大关键词。


在国产化算力方面,华为首次展示了业界最大规模的“昇腾384超节点真机”,这也是今年WAIC的“八大镇馆之宝”之一。



昇腾384超节点背面


昇腾384超节点全名Atlas 900 A3 SuperPoD,是由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设备堆叠而成的传统算力集群。在今年5月的鲲鹏昇腾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推出了昇腾超节点,成功实现业界最大规模的384卡高速总线互联。该产品基于超节点架构,通过总线技术实现384个NPU之间的大带宽低时延互联,解决集群内计算、存储等各资源之间的通信瓶颈。通过系统工程的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调度,让超节点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工作。


模型在大规模训练时,常面临资源利用率低,故障频发等挑战,而昇腾384超节点具备超大带宽、超低时延、超强性能的三大优势,包括多款训练和推理产品,基于超节点创新架构,可以更好地满足模型训练和推理对低时延,大带宽,长稳可靠的要求。


以燧原科技、沐曦集成电路、摩尔线程为代表的国产芯片企业同样带来了从芯片到系统、从训练到推理的全栈解决方案,并在产业落地层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燧原科技展示了他们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加速卡“燧原S60”,该加速卡对标英伟达L20,搭载了48G显存和PCIe 5.0接口,支持各种主流推理框架和200+主流模型,可以满足千亿参数大模型的推理需求。


目前燧原已经在甘肃庆阳(国产万卡推理集群)、江苏无锡(太湖亿芯智算中心)、湖北宜昌(点军智算中心)都建立了智算中心,不仅在庆阳的万卡推理集群上部署了无穹Infini-AI大模型开发与服务平台、和20余家合作伙伴与无锡高新区共同组建了“燎原”人工智能产业联盟,还和美图合作,在今年2月美颜相机因为“AI换装”功能爆火的时候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近万张推理卡的上线部署,为美图提供了强劲的“隐形引擎”。



沐曦集成电路的展区则从芯片到集群,立体化呈现了国产芯片厂商的全链路技术方案:


不仅有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260GPU,还有搭载了曦云C550、曦云C500等通用计算GPU的服务器产品,和与科华数据合作的国产算力液冷SuperPod超节点。SuperPod超节点支持128卡至256卡弹性配置,集成了曦云C550等高算力、高带宽OAM GPU模组,提供超强算力、超大显存与并行文件存储能力,可轻松驾驭千亿参数MOE架构及复杂大模型,适用于AI大模型训练、科学计算(AI4S)、高并发推理等顶级算力需求。





摩尔线程在本次WAIC的开幕式前夕提到了“AI工厂”的概念——这是一个系统性、全方位的变革,需要实现从底层芯片架构创新、到集群整体架构的优化,再到软件算法调优和资源调度系统的全面升级,将推动AI训练从千卡级向万卡级乃至十万卡级规模演进,以系统级工程实现生产力和创新效率的飞跃。


摩尔线程“AI工厂”五大核心要素公式,图源:摩尔线程


在WAIC的展区,摩尔线程也展示了其云边端全栈AI解决方案,包括新一代夸娥智算集群及多行业应用案例,覆盖图形渲染、大模型训练与推理、具身智能及AI4S等领域。



无问芯穹同样是国产算力和AI基础设施领域的佼佼者。在无问芯穹展区的场地中央,有三个摞在一起的大、中、小“盒子”,十分引人注目。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无问芯穹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将首次发布其全规模AI效能跃升方案——三大“操作系统级”产品:“无穹AI云”、“无界智算平台”与“无垠终端智能”解决方案,分别面向跨地域智算网络、智算集群与多形态智能终端等全规模场景,统一适配多元算力,提供从模型调度、性能优化到AI应用部署的全链路支持。



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CEO夏立雪在展区现场向「甲子光年」展示了无问芯穹多模多芯、一芯多模、一模多芯的异构调度能力。


夏立雪讲解无问芯穹模型和芯片组合方案,视频来源:「甲子光年」拍摄


除了无问芯穹,GMI Cloud是AI Infra领域另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本次WAIC上,GMI Cloud集中展示了三⼤核⼼产品Cluster Engine、Inference Engine和AI Native Cloud,其中Cluster Engine是其⾃主研发的云管理系统,通过优化资源调度,提供灵活⾼效的集群管理解决方案;Inference Engine是其全栈⾃研的推理引擎云平台,依托芯⽚级算⼦优化与动态负载调度,实现 AI推理性能倍增和弹性伸缩;AI Native Cloud则是数据中⼼,与 NVIDIA深度合作,提供基于H200、B200等⾼端芯片的 GPU 云服务,融合灵活公有云与定制化私有云,为企业量⾝打造安全⾼效的AI基础设施。



希捷科技则通过“端、边、云”全方位存储战略,持续引领数据存储创新。


终端方面,希捷科技深耕个人用户及专业领域的存储需求,提供包括移动硬盘、游戏内置硬盘以及为影视行业打造的LaCie系列硬盘。其NAS产品系列,如最新发布的30TB 酷狼Pro NAS硬盘,更是以强大的数据汇聚、共享及AI智能化管理能力,成为个人及中小企业数据管理的优选。



边缘端是希捷发力的重点,旨在靠近应用侧进行数据预处理。对于需要大规模数据管理和存储的机构,希捷提供银河Exos系列大容量存储服务器,以及专为视频安防和AI优化的酷鹰AI系列硬盘。酷鹰AI系列更能支持AI工作流,实现不丢帧存储和高效边缘AI分析。


云端,希捷科技专注于超大容量数据存储,其Exos M系列单盘容量最高达36TB,希捷Exos银河X24系列也达到单盘24TB,为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希捷科技的核心技术,如Mozaic 魔彩盒技术平台,通过热辅助磁记录技术提升存储密度,结合先进的12 纳米芯片工艺,实现了单盘30TB、40TB以及更高的突破性存储容量,大幅提升了数据存储容量。


希捷的NAS产品内置如AgileArray,专为NAS环境优化,IHM软件及静音设计,为个人用户和企业提供稳定、高效的数据集中管理及共享解决方案。


从全球 CSP、运营商到影视工作室、个人用户,希捷用创新技术平台,把“海量数据”变成“可见价值”。



可以看到,国产算力正在从“可用”走向“好用”,在逐步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同时,开始通过系统工程和架构创新,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国产算力之上,国产模型也在逐步迭代升级。


商汤科技带来了他们的日日新V6.5多模态大模型。据其多模态大模型负责人路少卿介绍,V6.5版本的模型在深度推理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在文本推理的基础上加入了视觉的推理,实现了“图文交错”的token输入;此外,他们在模型结构和训练方法上也做了升级,通过visual encoder的压缩将模型参数降低,节约了三倍以上的训练和推理成本,也让人与模型的交互更加顺畅。


有着“多模态卷王”之称的阶跃星辰在WAIC开幕的前一天就发布了他们的新一代基础大模型Step3。Step3总参数量321B,在多个榜单上取得了SOTA的成绩。


Step3榜单测试成绩,图源:阶跃星辰


而在WAIC的现场,阶跃星辰除了展示其模型的多模态能力,还展示了他们的“智能演进路线图”,表示智能的尽头是归纳世界,AI会朝着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人类尚未发现的物理规律发展。



坚实的算力底座和强大的基座模型,如同肥沃的土壤,催生了AI应用与智能体的百花齐放。当算力不再是瓶颈、模型能力日新月异,如何让应用更实用,便成了所有玩家竞逐的新高地。


快手旗下的可灵AI将“图生图”打印机带到了WAIC的现场,现场观众只要上传一张图片,就可以让可灵AI生成的九宫格的不同风格照片并现场打印出来。


快手可灵现场图生图、打印照片


2025年是AI智能体元年。在WAIC的现场,我们也看到了各个厂商推出的Agent产品:


商汤科技金融智脑Agent


钉钉AI练货Agent


WPS灵犀Agent


无论是坚实的算力,还是强大的模型,其价值的终极体现都在于应用。从现场各式各样的AI应用,再到千行百业的Agent,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由AI应用和智能体主导的、更加实用化和场景化的新时代,已经拉开序幕。




2.智慧之眼,灵巧之手,未来已来


H3馆或许是此次WAIC最有趣的展馆。


宇树、智元、国地中心等具身智能厂商,灵伴科技、XREAL、李未可等智能眼镜品牌、新智慧游戏、心影随形等游戏公司汇聚「具身智能」「机械制造」「 虚拟现实」「智能硬件」于一馆,带你进入赛博世界感受机械魅力。


  • 具身智能机器人


具身智能领域,人形机器人不断突破。赛博格Cyborg-R01多模态决策且动态自适应;灵犀X2交互亲和、运动智能;青龙V3.0聚焦特种场景;傅利叶GR-1是通用人工智能理想载体;Wanda 2.0全栈自研,操作精准,共促领域发展。


魔法原子带来了它们的全家族产品,包括新品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与轮式四足机器人MagicDog W。据了解,这是魔法原子首次在线下展示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MagicBot Gen1在工业场景中的落地案例。


魔法原子机器人MagicBot Gen1在搬运箱子


魔法原子机器狗灵活穿梭于会场


宇树科技在WAIC上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它们那性能超群的四足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不仅跑得快,站得稳,还能轻松应对各种复杂的地形,无论是现场巡检、灾难救援还是给大家带来乐趣,它们都能胜任。现场观众遛机器人的画面也是引得很多人围观。



全球头部的服务机器人公司擎朗智能,这一次则带着他们的明星机器人打工天团亮相。


其中,擎朗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F1是全球首秀,大屏上“擎朗机器人真干活”也体现出了它们的核心理念,不止是展示,更是实干与使用。同时,擎朗展台还展现了“酒馆餐吧、医疗站、剧院”等多场景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的互动体验,有趣又好玩。



银河通用这次在WAIC上展示了他们的通用型机器人,特别擅长在工厂里分拣各种零件,同时也把机器人应用到了消费场景,并且在环保的“捡垃圾”自动化回收方面也带来了技术突破。现场机器人就在不断地拣矿泉水空瓶。



灵初智能机器人则是在现场直接打起了麻将,屏幕上也显示着它的思维过程。通过分析出过的牌,来研究接下来该怎么打,并给出了“打三条”的理由。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真是无处不在,麻将也是被机器人玩明白了。要是量产了,或许就不怕“三缺一”了。



智元机器人的场馆内满是“百事可乐”,它们的机器人已经开始玩品牌了。


也就是在上个月,首个人形机器人“百事蓝宝”——由智元机器人和百事中国共创,机器人将百事可乐“渴望就可能”的品牌精神具象化了。所以在现场看到“一抹蓝”,那就是智元机器人了。他们持续地在堆放着可乐瓶,以显示手部的精细动作。



深谋科技这次在WAIC上特别关注养老,他们推出的机器人身高在1.68米到1.7米之间。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人形机器人的核心落地赛道之一就是养老,可以为独居老人提供陪伴、健康监测和生活上的帮助。



此外,有观众在现场体验起了非夕科技按摩机器人。


工作人员介绍,非夕科技推出的这款基于自适应机器人平台的AI按摩理疗方案,能够通过柔性力控、3D视觉和AI算法,使机器人能够模拟人手对人体进行按压、揉推等手法,适用于腰背、肩颈等部位的软组织理疗。



  • 机械制造&智能硬件


机械制造及智能硬件方面,具身智能产品持续创新。


具身双臂升降平台集成多模块,实现灵活操作与目标识别;灵心巧手Linker Hand灵巧手以高自由度、高性能助力精准操作;跨维智能Dexforce W1 Pro为科研教学提供全栈解决方案;灵巧智能DexHand021 S高性价比三指灵巧手适配多场景,共推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


灵巧智能DexHand021量产版


强脑科技在WAIC上展示了其前沿的脑机接口技术,特别是能够通过意念精确控制每一根手指按键的突破,展现了人机交互的全新可能性,在医疗康复、残疾人辅助及未来人机协同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智能硬件领域,各类创新产品亮点纷呈。听力熊AI学伴手机融合AI技术,为孩子提供趣味学习与安全保障;小牛智能屏具备实时翻译、大模型问答等多功能;Anura® 智能健康魔镜通过面部扫描快速评估健康状况,让智能硬件更好服务生活。 


虚拟现实之间,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XREAL One Pro以自研芯片和光学方案实现消费级AR眼镜突破;Rokid Glasses轻便多功能,赋能多场景AR应用;心影随形HakkoAI作为个性化AI伴侣,带来人类式感知与实时对话;珞博智能Fuzozo芙崽以AI技术为Z世代提供情感陪伴,共促虚拟交互体验升级。


声网智能在现场正式发布新版对话式AI引擎,据了解,该版本新增了声纹识别、数字人与视觉理解三项功能,能够实现对话式AI音视频交互体验的全新升级。


当然,声网带来的是一系列搭载对话式AI引擎的人气AI 硬件,包括口袋AI毛绒宠物—芙崽 Fuzozo、家庭陪伴机器人—赋之EBO Air 2 Plus等等。



XREAL在WAIC上带来了他们创新的AR眼镜,特别是在办公应用方面,它提供了沉浸式的虚拟屏幕体验,解决了用户在不舒服的姿势下工作的问题,让大家可以自由切换和调整工作界面,实现更舒适、高效的混合现实办公。


XREAL One Pro眼镜产品


Rokid同样是一家把AI塞进眼镜里的公司。它做的AI眼镜看上去就是普通镜框,却能一边替你翻译眼前的外文菜单,一边把导航箭头直接“贴”在路上,还能听写会议、拍照搜题,让信息像空气一样随时出现,又随时消失。




Halliday的眼镜只有35克的重量,能够长续航12小时,可以实现实时翻译、提词器、AI助手、语音备忘录等8大功能。同时,这也是一款隐形显示眼镜。简单来说,从外观看不出来这是一款AI智能眼镜,对近视眼人士很友好。



阿里巴巴旗下的夸克在WAIC上发布了他们的首款自研AI眼镜。其采用双光机显示设计,镜腿前部相较其他AI眼镜更为纤细,大部分组件被放到了镜腿末端。据了解,这一AI眼镜将与阿里及支付宝生态融合,可使用支付宝“看一下支付”,具备通义千问大模型、夸克最新AI能力,还支持高德导航、淘宝比价、点外卖、飞猪商旅提醒等功能。


夸克AI眼镜


特赞在本届WAIC上带来了首个商业研究智能体框架atypica.AI,能够帮助企业在营销内容创作、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上海马桥AI创新试验区也带来了节卡机器人、非夕科技、飒智智能十多家企业组成的“机器人天团”,包括节卡Lumi开发者平台、熙香双臂咖啡机、钛虎T140人形机器人等等。


其中,试验区内企业——魔狸科技的“飞拍检测机器人”也亮相现场。据了解,这款“飞拍检测机器人”只需20分钟部署,35秒就能扫完130个汽车座椅检测点,目的也是为了让质检工人告别高温粉尘和重复劳动。



这次在WAIC H3展馆,我们见证着人形机器人技术又往前进了一步,它们拥有了更多智慧;体验着脑机接口的突破,意识与科技的界限越发模糊;感受着AI眼镜的魔力,现实与虚拟的交织如梦似幻。




3.AI正渗透在方方面面


如果不是这次WAIC,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其实,AI已经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它像一位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 产业智能化


比如我们熟悉的中信集团。提到中信,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中信银行。但其实,中信的业务版图在不断拓展。如今更是围绕AI进行了诸多布局。


此次WAIC,中信展位带来了涵盖科技创新、新兴产业、金融赋能、国际化发展四大专区。中信重工全球首套七自由度大负载液压重载机械手模型;中信农业旗下华智生物在AI for Science领域的成果。


在智能制造与具身智能方面,中信展示了信智-自感知自适应双臂协同工业质检机器人,以及中信戴卡“灯塔工厂”。


当然,在AI金融赋能方面,带来了客户服务、风险防控、保险理赔等场景的AI应用,以及“灵犀”智能体互动体验。




宝信软件作为中国宝武实际控制、宝钢股份控股的上市软件企业,带来了国内首个“全自主可控、全体系能力、全场景应用”的工业大模型——宝武钢铁大模型,集成语言、视觉、预测、决策四大核心模型,覆盖钢铁全流程智能化。


同时,旗下云计算品牌宝之云还展示了智算国资云全国算力网络、工业知识图谱工场的高质量数据集,以及宝联登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工业AI底座等。





西门子给观众系统性呈现了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运维管理的全价值链AI创新成果和最新的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并结合制造、能源、楼宇等领域展示多个“AI+”场景。


在展台现场,观众可以通过增加生产新订单的实际场景来体验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如何驱动自主生产。该智能体通过融合大语言模型与西门子深厚的行业知识,可帮助一线工程师协同处理从订单输入、需求预测、设备控制到物流调度等全流程任务。




蓝想数科带来了他们在智慧医疗方面的深入探索。


蓝想数科依托多年在智慧医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联合多家国家级医学中心、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以及国内知名三级医院的实践攻关,汇聚来自临床医学、认知科学、AI算法与系统架构领域内的专家、教授,创新构建新一代急诊中心、手术中心和重症中心三大AI医疗专科智能体。






还有离我们没那么近的海洋运输。


中远海运展示了全球多枢纽异构全链智慧装卸作业解决方案,依托交通运输部“自动化码头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基于AI技术实现港机设备智能化突破,涵盖船侧障碍物智能避让、吊具陆侧自适应作业、智能理货、铁路场桥车皮自动对中感知、作业轨迹智能优化、集卡高精度定位自动引导等创新应用。


另外,AI赋能航运气象导航,基于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从传统经验导航到智能导航,构建“气象大脑”,提供绿色智能护航;首个具备自主环境认知-决策-进化能力的船舶清洁机器人、AI驱动的“全自主船舱清洁专家”洗舱精灵,在现场也得到了展示。






  • 智慧城市


如果说产业智能化板块还离我们有点远,那么智慧城市就与我们更加相关了。


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展馆中间的庞然大物——博涛文化的“巨神AI超级智能体”。


现场,这个庞然大物给观众展示了表情、语音交流等AI能力。据了解,目前博涛文化已经在上海海昌、兰州时光森林等多地落地项目,累计2000余例,已经成了各地城市的地标。





还有更接地气的——AI食堂。


这家名叫“熙香科技”的公司,已经是国内智能餐饮领域的标杆企业。此次,他们带着AI食堂、智能小吃机、智能咖啡机等创新产品矩阵亮相WAIC,展示了AI技术如何赋能餐饮行业,打造标准化、高效化、个性化的未来餐饮新生态。





每天我们都会看的天气预报,现在也在被AI赋能。


中国气象局通过多屏互动与图文展板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云端早期预警系统、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风云地球”工具箱、AI天气预报模型等核心成果。




国家电网公司带来了光明电力大模型:千亿级多模态模型,覆盖电网规划、设备诊断等全链条,将特高压评估时间从一周缩短至分钟级,已在27家省级公司部署。



  • 智能驾驶


还有与每位车主朋友更息息相关的智能驾驶领域。


蘑菇车联围绕AI大模型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全面展示深度理解物理世界的AI大模型MogoMind、智能体与物理世界实时交互的AI网络等多项核心技术产品,诠释AI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


在蘑菇车联展区,MogoMind作为首个深度理解物理世界AI大模型,成为本届大会最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之一。



斑马智行在展位从主动智能、服务智能两大主场景出发,向观众展示了自动舱内环境、主动参与对话、自动歌单推荐、HMI自适应与回溯、多模态交规通、回溯停车位置、自动抓码缴费、私语模式、智慧哨兵等智能场景。


例如,夏天上车时,智能体可根据用户状态及动作主动调节空调;亲子出行中,智能体可分析判断家庭对话中的潜在任务需求并主动参与;堵车时,智能体可智能推荐合适歌单缓解驾驶焦虑等。



  • AI基础设施


最后,上述的这些所有AI在产业端的渗透,都离不开AI基础设施在底层的支持。


作为老牌IT服务商,神州数码此次不仅带来了自己在智算方面的硬件展品,还带来了此前一直发力的AI for Process,以及神州问学企业级Agent中台。这一切的目标都是AI在企业侧的落地。





而北电数智通过“星火・大平台”的全行业实践成果,展现AI如何从“实验室”走进“产业场”,在不同赛道交出差异化答卷。


具体来说,北电数智向观众展示了医疗、政务、AIGC、工业制造、泛家居及新兴行业等多个行业的AI实践成果,展现AI如何真正融入产业肌理,助力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



PPIO派欧云的展台,展示了国内首款兼容E2B接口的安全运行环境的Agent沙箱,支持多语言和标准化API,助力智能体高效执行任务;智慧教育平台基于Agent集群与RAG技术,实现教学全流程自动化,提供个性化辅导与评估。


另外,AI Infra 3.0云平台方面,PPIO联合具身智能、向量数据库等生态伙伴,展示下一代AI云基础设施,优化智能体开发效率。



其实很难相信,今天WAIC所见的,早已不是科幻小说中的遥远想象,而是正在我们指尖展开的、触手可及的未来蓝图。


从无所不答的通用大模型,到精巧灵动的机器人,再到AI for Science,我们正亲眼见证一个由代码和算力构建的全新世界秩序的诞生。


WAIC中的“W”,既是世界的,也是未来的。今天的我们,触摸到了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时代脉搏。这脉搏强劲而清晰,它预示着颠覆,也充满了无限可能。我们每个人,都将是这场伟大变革的亲历者和书写者。


*封面图及图片除水印标注外甲子光年」现场实拍





(文:甲子光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