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正与OpenAI谈判,前者一直反对OpenAI转型为营利性企业。
美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OpenAI近日放弃了营利性转型方案,重新计划将现有体制改为公益企业,且仍受到非营利董事会的控制。
但这一方案限制了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的权力,同时将有可能对OpenAI未来的上市构成障碍。而在推动重组的计划之外,据一份非公开的投资者文件,OpenAI在本世纪末之前将其与微软分享的收入比例将下降至少一半。
按照现有协议,OpenAI同意在2030年前与微软分享收入的20%。而如果未来条款更改,微软及其他商业伙伴很可能在2030年前只能获得OpenAI约10%的收入份额。
知情人士称,微软正在与OpenAI进行进一步的重组谈判,内容涉及现有合同要求的服务许可、持股、收入分成以及其他问题。
据公开信息,微软在2019年就投资了OpenAI,累计提供了137.5亿美元的资金,也是OpenAI最大的投资者之一。然而,有越来越多的声音指出,OpenAI正在减少与微软的合作。
今年1月,OpenAI与甲骨文和日本软银集团合资在美国建设价值高达5000亿美元的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星际之门”项目,并宣布该项目将主要为OpenAI的模型服务,打破了该公司与微软在云服务上的独家合作条款。
4月,软银集团斥资300亿美元领投OpenAI。但这轮投资据悉存在一个附加条件,即如果OpenAI无法在12月31日前重组为营利性实体,软银的总投资将削减至200亿美元。
与此同时,曾经的“大金主”微软却一直以来反对OpenAI的营利性转型计划,要求OpenAI保证结构调整不会损害微软的投资利益。而目前的公益企业计划也尚未获得微软的认同,双方仍在继续商谈。
OpenAI重组的最关键矛盾在于,该公司需要一个明确的投资回报机制来吸引入更多的投资。此前作为非营利组织,OpenAI被限制回报给投资者的利润不得超过投资数额的100倍,这一规定影响了一些投资人对该公司的投资热情。
另一方面,业内认为OpenAI作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未来很难不追求上市。但作为非营利性组织控制的公益企业来说,其上市存在着公共利益与股东利益冲突的问题。且若非营利性组织继续掌握公司的关键技术,那么投资者实际上无法干涉OpenAI的任何决策。
(文:财联社AI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