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美国18至64岁人口中近40%已使用生成式AI,而在职场中,23%的劳动者每周至少使用一次这类技术。
美国对生成式AI的应用,堪比当年个人PC电脑和互联网普及的历程。

家庭与职场的双轨渗透
在整体人口中,39.6%的受访者表示在工作或家庭中使用生成式AI。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场景的使用比例(33.7%)略高于职场,但使用强度存在显著差异。职场用户中,34%每日使用AI,而家庭用户中仅5.2%保持同样频率。这反映出生成式AI在工作场景中更具工具属性。
具体到产品选择,ChatGPT以28.1%的使用率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谷歌Gemini的16.6%和微软Copilot等嵌入式工具14.1%。
当研究团队将生成式AI的普及速度与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对比时,一个颠覆性结论浮出水面:以首个大众市场产品发布为起点,生成式AI在2年后的整体采用率39%超过了PC在3年后的20%和互联网在2年后的20%。

不过细分工作与非工作场景后,模式更为复杂:职场中生成式AI的采用率26%与PC在1984年的25%几乎持平,但家庭场景的34%远高于PC同期的5%。这种职场同步、家庭超速的现象,可归因于AI工具的移动性和零边际成本。
教育、年龄与收入的三重分化
数据显示,拥有学士或更高学位的劳动者中,42.3%使用生成式AI,是非college群体的2.3倍。年龄维度同样显著:18至29岁群体的应用率达29.1%,而50岁以上仅19.4%。
收入分布呈现类似趋势:周收入前20%的群体中,AI使用率随收入递增,直至第80百分位后略有下降。这与1980年代PC应用模式惊人相似,当时高教育、高收入群体也是技术先锋。

然而性别差异呈现出与历史不同的轨迹:生成式AI在职场中男性使用率比女性高5.7%,而PC在1984年的应用率女性比男性高8%。
这源于PC早期在行政岗位的普及,而那些岗位以女性为主。现在生成式AI更多应用于技术和管理岗位,这些领域男性占比更高。
生成式AI的主要作用
该报告通过独特的时间回溯法测量AI的生产力效应:询问用户“如果没有AI,完成上周工作需要多花多少小时“。
结果显示,平均而言,生成式AI用户每周节省5.4%的工作时间,换算成全体劳动者(包括非用户)则为1.4%的总工时节省。“这相当于每年约3.6亿小时的劳动力释放。如果这些时间用于生产,将产生显著经济影响。

时间节省与使用强度呈现强相关性:每日使用AI的劳动者中,33.5%报告每周节省4小时以上,而每周仅用1天的用户中这一比例仅11.5%。行业差异同样显著:信息服务业从业者平均节省2.6%的工时,而休闲服务业仅0.6%。
此外,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标准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将时间节省转化为宏观生产力增益。模型假设AI节省的时间被重新投入生产,由此计算出有效劳动力供给增加1.9%。结合Acemoglu提出的0.57劳动份额调整系数,最终估算出生成式AI当前为美国经济带来1.1%的生产力提升。

这一数字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超过了Acemoglu基于任务暴露的0.7%预测,且反映的是当前而非未来十年的影响;
另一方面,该估算尚未包含生产流程重组等长期效益。历史上,蒸汽机和电力的全部潜力需要数十年才能完全释放。
(文:AIGC开放社区)